《慧灯·问道》“莘莘学子篇”第6期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慧灯·问道》。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请慈诚罗珠堪布为大家解答了很多与大学生相关的问题,这期节目接着请堪布为我们答疑解惑。首先让我们掌声有请慈诚罗珠堪布!

 

观众1:堪布,您好!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我想问一下,命运真的存在吗?我们的命运真的能被改变吗?

堪布:有没有命运?答案是有的,但这并不是我们民间所说的命中注定,开心得接受,不开心也得接受,不是这样的。

佛教所讲的命运,主要跟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有关系。有些人一出生身体就非常健康,物质财富等各方面都自然具足;而有些人天生就体弱多病,做任何事情都不顺利。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是巧合,或者是什么客观因素导致的,但在客观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佛教认为,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两个因:一个叫作远因,就是比较早的时候的所作所为;一个叫作近因,即现在、当下的因,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客观因素。我们人生当中的一些重大事情就是由这两个因来决定的。

从近因,也就是从客观因素的角度来讲,如果所有的条件都具备,那应该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结果,但最后没有得到这样的结果,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它的远因,比较远、比较早的时候的因影响了现在的结果。准确地说,就是佛教讲的善恶因果。这个善恶因果就影响到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

所以,即便客观条件我们都具备,结果也未必如我们所愿。佛教认为这个跟过去的业有关,在佛教里面就叫作命运。但这个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做错了什么事导致现在不顺利,那现在就做一些好事来弥补,这样就可以改变自己过去的命运,并不像民间说的命中注定就无法改变,不是这样。

主持人:我们多多去增进善缘。

堪布:对,这是佛教的命运观。还有一个人的生辰八字、出生时候的星座,以及我们平时讲的风水……这些也是看不见的因果。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些东西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但这些确实是存在的。佛教认为这些也会影响命运,但主要的还是善恶因果,这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主持人:我觉得佛教很大的一个作用,就是让我们认识自己的人生,然后努力学会改变自己的人生。去学习佛陀的这些教言,然后成为像他一样的人,这是我们的目标。

堪布:很多人对佛教最大的一个误解,就是觉得佛教逃避现实,或者很消极,但其实根本不是。佛教教导我们的是什么呢?它不是教我们逃避现实,生老病死的问题是没有办法逃避的,至少释迦牟尼佛懂这个道理。

在无法逃避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选择一个面对的方法。同样一件事情,对一个乐观主义者和一个悲观主义者的影响完全不同。影响他们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他们的心态,也就是人的主观精神。很多人平时都忽略了主观方面,大家都认为物质是非常实在的,主观的精神部分是可以忽略的。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物质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价值永远都没办法否定,但精神也有同样的价值,我们也应该重视它。如果我们的心态很负面,那么看待问题时也会很负面,这样对事情的影响就非常不利。

所以佛教不是要我们逃避现实,而是教我们怎么样去面对现实。要面对现实,必须有一颗非常强大的心。内心强大了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可以面对,都能过得去。佛教讲的是这个,但很多人不太了解,以为佛教在讲逃避现实的方法,其实不是这样。

另外,佛教平时讲人生痛苦这方面讲得比较多,幸福生活讲得少,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佛教很消极。但其实不是,这些无论讲或不讲都是存在的,佛教就是鼓励我们,让我们明白生活中就是有这么多的痛苦。明白了以后,我们就会去想解决的方法。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但我们在比较顺利的时候,就不会去考虑这些;等这些问题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只能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样就会导致情况更加严重。佛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早一点做准备。如果做好了准备,那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从这个角度来讲,佛教对人生的态度是非常积极、乐观的。

主持人:佛教一直以来都主张把命运攥在自己的手中,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然后才能够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就是我们内心强大的一个作用。

堪布:对,是这样的!

主持人:感恩您的精彩解答。今天除了现场提问以外,我们还做了一次室外的街访,大家可以通过大屏幕看一下短片当中大学生们的问题。(播放视频)

 

大学校园采访问题一:你有过自卑吗

学生1:偶尔会有。

学生2:有时候会有。

学生3:我是个积极正面的人。

学生4:有时候会有吧,因为生活不可能只有积极的正能量。

学生5:会有一点点。

学生6:考试会有。

学生7:其实我觉得我不自卑。

学生8:有过吧,毕竟比我优秀的,大有人在。

学生9:还真没有过。

学生10:没有特别自信,但是也不算自卑。

学生11:学校里这么多厉害的人,肯定会有自卑的时候。

学生12:我觉得自卑这个东西,肯定是跟别人比较了以后。

学生13:跟舍友一起打游戏的时候,经常会自卑。

 

大学校园采访问题二:你遇到负面情绪时,是如何调节的?

学生1:吃。

学生2:每天给自己灌鸡汤。

学生3:我喜欢喝酒。

学生4:做点运动啊。

学生5:看看电影。

学生6:去健身。

学生7:出去玩。

学生8:跑跑步,心情会好很多。

学生9:打游戏。

学生10:难受难受就忘了。

学生11:没有特别多负面情绪,因为我自己蛮注重个人排解的。

学生12:听听歌。

学生13:找朋友安慰一下。

学生14:出去玩。

学生15:会找同学和朋友倾诉吧。

学生16:休闲过后可能会忘掉吧。

学生17:稍纵即逝吧,我觉得很快就会过去。

学生18:你想想肯定还有比你还差的,你的心情就会好很多。

 

主持人:通过这个短片,能看到大家不同的状态,有的人非常乐观,有一种阿Q精神。想请问堪布,您有过自卑的时候吗?

堪布:刚才短片里有些人的回答,我觉得我也有,但不是经常有。

主持人:曾经有过?

堪布:对,偶尔也会自卑。有一次,我从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飞到另一个国家的某个城市。晚上到达那个城市的时候,因为航空管制,飞机在城市上空盘旋了一会儿。往下看这个城市的时候,真的是一望无际,就像一个灯火的海洋。着陆了以后,我想,这么大的城市里,这么多的人当中,我能帮助的可能只是万分之一,甚至可能连万分之一都不到。这时候就觉得自己特别渺小,感到特别自卑。有这样的时候,但不是经常有,过一会儿就又没有了。

主持人:那您如何调节呢?

堪布: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主要用佛教的方法来调整自己。比如说打坐,或是转变我的观念和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根据我的经验,通过这些方法去化解问题是非常有效的。任何一个问题产生后,当我感到特别不舒服、不开心的时候,如果有机会好好坐下来深入思考,或者用一下佛教的方法,那么片刻间就可以化解了。

主持人:就通了。

堪布:对,通了!真的是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人闭着气、呼吸特别困难的时候,突然畅通了一样。

主持人:因为您是佛教的老师,所以您选择用佛教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但其实很多人通过世俗的方法,也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堪布:是,像刚才视频里提到的,比如说出去运动、听音乐、看看蓝天,如果在海边的话,就看看海……这些都有帮助,挺好的。另外,如果你有好朋友的话,就跟朋友聊聊天。当然,这个时候一定要找比较开朗的、正面的朋友。

 

观众2:堪布,您好!我想知道,当前焦虑、烦躁的这种情绪在年轻人中普遍存在吗?怎样才能解决这种焦躁情绪?或者有什么简单的修行方法,能够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呢?

堪布:这种现象在大学里,尤其是比较顶尖的高校,或者在企业里比较普遍。为什么?因为过去,你在家乡可能是学校里面顶尖的、考试会得第一名的学生,但现在到了北大、清华等一线高校或者是国外的一些高等学校之后,就会发现像你这样的人特别多,甚至超过你的人也特别多。而你一直认为自己是佼佼者,从来都没有这种被超越的感受。所以,当现在有这么多的人都排在你前面,自己根本就没被列入顶尖的梯队当中时,你就会开始焦虑。焦虑产生之后,因为找不到一个解决方法,又开始烦躁,持续烦躁就会导致抑郁。

这种情况非常多,哈佛大学40%以上的学生都有抑郁症,或是曾经有抑郁症。所以我想,越是比较高端的学校或企业,竞争越激烈的地方,出现焦虑、烦躁的情况也越普遍;而在比较基础的领域中,这个现象就不是很明显。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很严重的。2016年《人民日报》曾报道,中国13亿人口中,患有各种各样精神疾病的人已经超过了1亿,意思就是每13个人当中就有1个病患。实际的人数还有可能更多,为什么呢?因为精神疾病需要通过医生的确诊,否则无法知道自己是否有精神上的问题。但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去找医生,这种数据是没办法统计的,所以实际人数可能会更多。

从全球的角度来讲,目前癌症、艾滋病、抑郁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抑郁症也不是从天而降的,就是因为长期焦虑、忧郁、担忧等而慢慢形成的。抑郁症的根源或者产生因素,都潜藏在健康的人群当中。现在,精神上的问题真的非常普遍,这是有数据可查的。

我记得2003年的时候,也就是十多年前,《光明日报》就曾报道,当时中国每年有20万人自杀,八成都是因为抑郁症。去年这个自杀的人数已经上升到28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精神上的问题还会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要充分做好调整自己心态的准备,这个真的不能忽视!

主持人:对,多多关照自己内心的情绪,有效地控制它。

堪布:物质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是精神也同样重要,真的不能忽视。

主持人:精神崩溃了,一切物质也都灰飞烟灭了。

堪布:是的,你说得非常对。物质生活要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就必须要有精神的配合。国外就“物质能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做过一个问卷调查。答案是可以,但所有的幸福感中,只有15%跟物质有关系,除此之外的都跟物质没有关系。

美国《新闻周刊》杂志曾提出一个问题,我想这在全世界人的心里都是一个很大的问号。这个问题就是:物质与幸福之间,到底哪一个对我们更重要?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肯定说两个都需要,或者说有物质就是幸福,但其实不是这样。

主持人:它们不是直接对等的关系。所以,当我们内心出现一些抑郁情绪的时候,要及时去化解。比如找自己知心的朋友聊聊天,通过其他方式排解一下,或者像堪布说的,去打打坐、禅修一下,通过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非常感谢堪布的精彩解答,也希望今天堪布的解答能解开大家心中的疑问,我们下期《慧灯·问道》再见!

 

《慧灯·问道》“莘莘学子篇”第6期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慧灯·问道》。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请慈诚罗珠堪布为大家解答了很多与大学生相关的问题,这期节目接着请堪布为我们答疑解惑。首先让我们掌声有请慈诚罗珠堪布!

 

观众1:堪布,您好!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命运不好。我想问一下,命运真的存在吗?我们的命运真的能被改变吗?

堪布:有没有命运?答案是有的,但这并不是我们民间所说的命中注定,开心得接受,不开心也得接受,不是这样的。

佛教所讲的命运,主要跟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有关系。有些人一出生身体就非常健康,物质财富等各方面都自然具足;而有些人天生就体弱多病,做任何事情都不顺利。也许很多人会说这是巧合,或者是什么客观因素导致的,但在客观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佛教认为,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两个因:一个叫作远因,就是比较早的时候的所作所为;一个叫作近因,即现在、当下的因,也就是我们平时讲的客观因素。我们人生当中的一些重大事情就是由这两个因来决定的。

从近因,也就是从客观因素的角度来讲,如果所有的条件都具备,那应该可以有一个很好的结果,但最后没有得到这样的结果,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它的远因,比较远、比较早的时候的因影响了现在的结果。准确地说,就是佛教讲的善恶因果。这个善恶因果就影响到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

所以,即便客观条件我们都具备,结果也未必如我们所愿。佛教认为这个跟过去的业有关,在佛教里面就叫作命运。但这个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过去做错了什么事导致现在不顺利,那现在就做一些好事来弥补,这样就可以改变自己过去的命运,并不像民间说的命中注定就无法改变,不是这样。

主持人:我们多多去增进善缘。

堪布:对,这是佛教的命运观。还有一个人的生辰八字、出生时候的星座,以及我们平时讲的风水……这些也是看不见的因果。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些东西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但这些确实是存在的。佛教认为这些也会影响命运,但主要的还是善恶因果,这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主持人:我觉得佛教很大的一个作用,就是让我们认识自己的人生,然后努力学会改变自己的人生。去学习佛陀的这些教言,然后成为像他一样的人,这是我们的目标。

堪布:很多人对佛教最大的一个误解,就是觉得佛教逃避现实,或者很消极,但其实根本不是。佛教教导我们的是什么呢?它不是教我们逃避现实,生老病死的问题是没有办法逃避的,至少释迦牟尼佛懂这个道理。

在无法逃避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选择一个面对的方法。同样一件事情,对一个乐观主义者和一个悲观主义者的影响完全不同。影响他们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他们的心态,也就是人的主观精神。很多人平时都忽略了主观方面,大家都认为物质是非常实在的,主观的精神部分是可以忽略的。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物质是非常重要的,它的价值永远都没办法否定,但精神也有同样的价值,我们也应该重视它。如果我们的心态很负面,那么看待问题时也会很负面,这样对事情的影响就非常不利。

所以佛教不是要我们逃避现实,而是教我们怎么样去面对现实。要面对现实,必须有一颗非常强大的心。内心强大了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可以面对,都能过得去。佛教讲的是这个,但很多人不太了解,以为佛教在讲逃避现实的方法,其实不是这样。

另外,佛教平时讲人生痛苦这方面讲得比较多,幸福生活讲得少,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佛教很消极。但其实不是,这些无论讲或不讲都是存在的,佛教就是鼓励我们,让我们明白生活中就是有这么多的痛苦。明白了以后,我们就会去想解决的方法。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但我们在比较顺利的时候,就不会去考虑这些;等这些问题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只能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这样就会导致情况更加严重。佛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要早一点做准备。如果做好了准备,那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从这个角度来讲,佛教对人生的态度是非常积极、乐观的。

主持人:佛教一直以来都主张把命运攥在自己的手中,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然后才能够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就是我们内心强大的一个作用。

堪布:对,是这样的!

主持人:感恩您的精彩解答。今天除了现场提问以外,我们还做了一次室外的街访,大家可以通过大屏幕看一下短片当中大学生们的问题。(播放视频)

 

大学校园采访问题一:你有过自卑吗

学生1:偶尔会有。

学生2:有时候会有。

学生3:我是个积极正面的人。

学生4:有时候会有吧,因为生活不可能只有积极的正能量。

学生5:会有一点点。

学生6:考试会有。

学生7:其实我觉得我不自卑。

学生8:有过吧,毕竟比我优秀的,大有人在。

学生9:还真没有过。

学生10:没有特别自信,但是也不算自卑。

学生11:学校里这么多厉害的人,肯定会有自卑的时候。

学生12:我觉得自卑这个东西,肯定是跟别人比较了以后。

学生13:跟舍友一起打游戏的时候,经常会自卑。

 

大学校园采访问题二:你遇到负面情绪时,是如何调节的?

学生1:吃。

学生2:每天给自己灌鸡汤。

学生3:我喜欢喝酒。

学生4:做点运动啊。

学生5:看看电影。

学生6:去健身。

学生7:出去玩。

学生8:跑跑步,心情会好很多。

学生9:打游戏。

学生10:难受难受就忘了。

学生11:没有特别多负面情绪,因为我自己蛮注重个人排解的。

学生12:听听歌。

学生13:找朋友安慰一下。

学生14:出去玩。

学生15:会找同学和朋友倾诉吧。

学生16:休闲过后可能会忘掉吧。

学生17:稍纵即逝吧,我觉得很快就会过去。

学生18:你想想肯定还有比你还差的,你的心情就会好很多。

 

主持人:通过这个短片,能看到大家不同的状态,有的人非常乐观,有一种阿Q精神。想请问堪布,您有过自卑的时候吗?

堪布:刚才短片里有些人的回答,我觉得我也有,但不是经常有。

主持人:曾经有过?

堪布:对,偶尔也会自卑。有一次,我从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飞到另一个国家的某个城市。晚上到达那个城市的时候,因为航空管制,飞机在城市上空盘旋了一会儿。往下看这个城市的时候,真的是一望无际,就像一个灯火的海洋。着陆了以后,我想,这么大的城市里,这么多的人当中,我能帮助的可能只是万分之一,甚至可能连万分之一都不到。这时候就觉得自己特别渺小,感到特别自卑。有这样的时候,但不是经常有,过一会儿就又没有了。

主持人:那您如何调节呢?

堪布: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我主要用佛教的方法来调整自己。比如说打坐,或是转变我的观念和我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根据我的经验,通过这些方法去化解问题是非常有效的。任何一个问题产生后,当我感到特别不舒服、不开心的时候,如果有机会好好坐下来深入思考,或者用一下佛教的方法,那么片刻间就可以化解了。

主持人:就通了。

堪布:对,通了!真的是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人闭着气、呼吸特别困难的时候,突然畅通了一样。

主持人:因为您是佛教的老师,所以您选择用佛教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但其实很多人通过世俗的方法,也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堪布:是,像刚才视频里提到的,比如说出去运动、听音乐、看看蓝天,如果在海边的话,就看看海……这些都有帮助,挺好的。另外,如果你有好朋友的话,就跟朋友聊聊天。当然,这个时候一定要找比较开朗的、正面的朋友。

 

观众2:堪布,您好!我想知道,当前焦虑、烦躁的这种情绪在年轻人中普遍存在吗?怎样才能解决这种焦躁情绪?或者有什么简单的修行方法,能够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呢?

堪布:这种现象在大学里,尤其是比较顶尖的高校,或者在企业里比较普遍。为什么?因为过去,你在家乡可能是学校里面顶尖的、考试会得第一名的学生,但现在到了北大、清华等一线高校或者是国外的一些高等学校之后,就会发现像你这样的人特别多,甚至超过你的人也特别多。而你一直认为自己是佼佼者,从来都没有这种被超越的感受。所以,当现在有这么多的人都排在你前面,自己根本就没被列入顶尖的梯队当中时,你就会开始焦虑。焦虑产生之后,因为找不到一个解决方法,又开始烦躁,持续烦躁就会导致抑郁。

这种情况非常多,哈佛大学40%以上的学生都有抑郁症,或是曾经有抑郁症。所以我想,越是比较高端的学校或企业,竞争越激烈的地方,出现焦虑、烦躁的情况也越普遍;而在比较基础的领域中,这个现象就不是很明显。但是总体而言还是很严重的。2016年《人民日报》曾报道,中国13亿人口中,患有各种各样精神疾病的人已经超过了1亿,意思就是每13个人当中就有1个病患。实际的人数还有可能更多,为什么呢?因为精神疾病需要通过医生的确诊,否则无法知道自己是否有精神上的问题。但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去找医生,这种数据是没办法统计的,所以实际人数可能会更多。

从全球的角度来讲,目前癌症、艾滋病、抑郁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抑郁症也不是从天而降的,就是因为长期焦虑、忧郁、担忧等而慢慢形成的。抑郁症的根源或者产生因素,都潜藏在健康的人群当中。现在,精神上的问题真的非常普遍,这是有数据可查的。

我记得2003年的时候,也就是十多年前,《光明日报》就曾报道,当时中国每年有20万人自杀,八成都是因为抑郁症。去年这个自杀的人数已经上升到28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精神上的问题还会越来越严重。所以我们要充分做好调整自己心态的准备,这个真的不能忽视!

主持人:对,多多关照自己内心的情绪,有效地控制它。

堪布:物质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但是精神也同样重要,真的不能忽视。

主持人:精神崩溃了,一切物质也都灰飞烟灭了。

堪布:是的,你说得非常对。物质生活要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就必须要有精神的配合。国外就“物质能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做过一个问卷调查。答案是可以,但所有的幸福感中,只有15%跟物质有关系,除此之外的都跟物质没有关系。

美国《新闻周刊》杂志曾提出一个问题,我想这在全世界人的心里都是一个很大的问号。这个问题就是:物质与幸福之间,到底哪一个对我们更重要?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肯定说两个都需要,或者说有物质就是幸福,但其实不是这样。

主持人:它们不是直接对等的关系。所以,当我们内心出现一些抑郁情绪的时候,要及时去化解。比如找自己知心的朋友聊聊天,通过其他方式排解一下,或者像堪布说的,去打打坐、禅修一下,通过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非常感谢堪布的精彩解答,也希望今天堪布的解答能解开大家心中的疑问,我们下期《慧灯·问道》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