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17.11.30

作为一般的人,如果过得太贫困,经常为了生活考虑太多、操心太多,就没有时间考虑出离心、菩提心、解脱等等,虽然艰苦生活也许对有些人的出离心生起有一些帮助,但仅仅因为生活艰苦而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活在人间没有意义,并不是真正的出离心,这种人也不一定会去寻求解脱。真正的出离心,是要寻求解脱。日子过得苦也不一定有出离心,只有精通佛法,并将其融入自心的人,才有可能具备出离心。

2017.11.29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往解脱方面去想,通过轮回过患、死亡无常等修法来培养出离心,走上解脱道,就是生存的意义。因为真正能够走上解脱道,就彻底地解决了我们的生老病死。如果是大乘佛法的话,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生老病死,而且也可以逐渐解决所有众生的生老病死,所以,我们要高瞻远瞩,不能只看到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蝇头小利,这样我们会彻底失败。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充满悲伤、充满嗔恨地离开了人世,因为他们生前没有区分生存的意义和方式,所以导致了这些问题。

2017.11.28

现实是无情的。从古至今,没有一人能够推翻前后世的存在,这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事实。如果平时毫无准备,等到大难临头之时,再着急也没用。所以,作为修行人,必须具有未雨绸缪的远见卓识,一定要走上自他解脱的光明大道,在目前身心各方面都自由自在之时,一定要抓住机会去修行,以精勤的修持来迎接无常的光临,千万不要让自己落到悔恨交加的田地。

2017.11.27

对大多数佛教徒来说,专职修行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比较虔诚的修行人,每天严格地修持佛法的时间一般也不会超过三四个小时,剩下的二十几个小时,都会被世间琐事所困。如果不能将佛法融入到生活中,我们的绝大部分时间就会浪费掉。反之,如果能将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为正法所摄持,将会有很多益处:第一,不会造业;第二,生活会更有意义;第三,会更加开心、幸福与充实,生活质量也会逐步提高。

2017.11.26

我们在修法的时候要认真地观察自己的相续,并严格地要求自己。如果认真观察,我们会发现,很多事情表面上是利益众生,但实际上都是为了自己。修五加行是为了自己,其他的念咒、放生也是为了自己。简单地说,凡是为了自己的解脱而修行,无论所修的法本身多么殊胜,都只能成为小乘的修法。

2017.11.25

不要说一点正知正见都没有的人,就连修证比较不错的那些外道仙人,他们在因果知见上都是迷惑的。这是因为因果循环错综复杂,贯穿三世,唯有佛彻底知道前后的一切来龙去脉,而其他人只能知道中间的一部分。这些外道仙人通常很有学问,也有一些世间神通,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看到的某些情形,如某人前世行善,后世堕落,便轻下结论,说因果是不存在的,并因此著书立说,迷惑了很多人,从而渐渐形成一个教派,断见便由此产生了。

2017.11.24

很多人也在精勤不倦地修五加行,如果问他“为什么修五加行呢?”他会回答说,“不修五加行,大圆满的正行就修不起来”或是“不修五加行,我就不能听大圆满的法”,“所以,我要修五加行”。表面上看来,这样的回答是对的。但如果继续追问:“如果修不成大圆满或听不到大圆满法,又会怎样呢?” “如果是这样,就不容易解脱了。”“解脱了又怎么样呢?”“解脱以后,我就没有痛苦、没有烦恼了。”   如果是这样的发心,则在这种修法里面根本没有菩提心的成分。五加行里所讲的菩提心又在哪里呢?你修的所谓菩提心,只不过是一个十万遍的数量而已,自己心相续中的菩提心却没有真实生起。虽然修的是发菩提心的法,但实际上却是为了自己而修,根本不是真正的菩提心修法。这样一来,你所修的五加行就成了小乘的修法,因为你的菩提心已经完全丧失。

2017.11.23

平时我们从睡眠中醒过来的时候,都是迷迷糊糊、睡眼朦胧的,既没有观点,也没有发愿,匆匆忙忙洗漱完毕,就赶去上班了。但修行人却不应如此,而应首先意识到,从梦中苏醒过来,类似于从虚幻的境界中醒过来;从深度睡眠中突然醒过来,则如同从不知不觉的无明状态中醒过来,来到眼睛所见的新世界当中。这与证悟空性,抵达佛的清净刹土在某种程度上比较相似,所以我们要发愿:“祝愿一切众生能从无明黑暗中苏醒过来,最终成就佛的果位。”这样仅仅依靠发愿,就能积累很大的资粮。

2017.11.22

对不太了解佛法的人来说,怎么样走解脱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解脱在哪里?解脱的路线怎么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通过地球仪、地图来查找路线;但解脱的路怎么走,就似乎显得很麻烦。但是,依靠佛的教诲就不是很难。就像一条街上的所有人都在往前走,其中一个人一下子掉头往回走一样。在轮回的道路上,所有的众生都是往前走。往前走,走到哪里呢?走到地狱、旁生、饿鬼道等处,但修行人却往回走了,往回走,走到哪里呢?就是要回归自然。

2017.11.21

大乘菩萨真正的菩提心,是指毫无自私地奉献、毫无条件地付出。尤其在遇到困难艰辛之时,能保持这种精神是极难的。平时我们在顺意安适之时,于修法打坐之中,偶尔生起“我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为了获得佛的果位,所以打坐、修行”的念头也许不是很难,但这种菩提心是不稳定的。只有反反复复地修炼,才会生起真实、稳固的菩提心。

2017.11.20

虽然我们今生没有杀生、偷盗造恶业,都是居士或出家人,经常念佛、修法、放生,但我们所做的毕竟是凡夫的有漏善业,如果又没有回向,一旦生起一个强烈的嗔恨心,当下便可摧毁长时所积的善业。因为凡夫的这些善根都是靠不住的,现在做得好,以后做得好不好,谁也没把握。如果我们有能力,就可以看到过去世所做的不善业因全部储存在阿赖耶识里,若不忏悔,其果报一定会显现,那时就与持断见的外道所见一样:虽然今生行善,死后却会堕落。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忏悔。没有一个罪业是不能忏悔的,都能够忏悔清净。

2017.11.19

证悟和见解有什么差别呢?佛教认为,坐禅时候体会到的感觉,一般不叫见解,而叫做证悟或者智慧——无我的智慧、空性的智慧;从禅定中出来以后,平时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有这个观念或认识——毫无疑问,一定是空性,一定是无常,这一般不叫智慧,以智慧和见解来区分的话,就叫做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