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灯·问道》“初识生死篇”第5期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慧灯·问道》!

上一期我们就死亡的话题和堪布进行了交流,这一期节目我们将继续讨论这个话题,请大家用掌声欢迎慈诚罗珠堪布!大家可以踊跃发言。

 

观众1:堪布,您好!有的人一出生就是嘴里含着金钥匙的,非常富有;有的人却出生在贫困的家庭,于是很多人都开玩笑说,“投胎绝对是个技术活儿”!我在《西藏度亡经》里也看到过关于投生的相关记录,所以想请堪布开示,如果我想下一世投生得更好,这一世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堪布:虽然他们是开玩笑的,但投生确实是一个技术活儿。实际上,并非一切都是命运注定的,没有那么被动。如果我们掌握了方法,有些东西是可以操作的。

你刚才也提到了《西藏度亡经》,这部经非常有名。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一位西方的博士在西藏待了很长时间,打算带一本有价值的书回去,希望这本书对西方人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他找来找去,最后找到了《西藏度亡经》。

《西藏度亡经》被带到西方以后,于1927年被翻译成英文,著名的现代心理学家荣格为《西藏度亡经》写了序。荣格自称,他走到哪里,就把这本书带到哪里,自己很多心理学上令人兴奋的发现都归功于这本书。书里面讲了很多关于怎样面对死亡、怎样投生的内容。刚才讲到投胎是个技术活儿,那么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技术?这本书里面都讲得非常清楚。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没有这些技术的话,那业力就会安排我们下一世投生到什么样的环境;如果掌握了这些技术、方法,那么业力是可以改变的,而且这个时候最容易改变。

有一个比喻:一根木头在陆地上的时候,把它拖走需要费很大的劲;但如果它浮在水面上的话,那轻轻松松就可以拖走、移动。同样地,精神跟肉体在一起的时候,受到了各方面的束缚、影响,如果要改变心态,可以用打坐之类的方法,不过会比较吃力;但在中阴身的时候,由于精神脱离了肉体,在这个过渡的时期,上升或者下堕都非常容易,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掌握好这些技术。这些方法无法用一句话解释清楚,需要去学习《西藏度亡经》。

《西藏度亡经》里有些比较关键的内容,比如面对死亡、投生的方法。在《慧灯之光》里面也有,而且表达方式比较通俗易懂,大家也可以阅读一下这本书。还有,《西藏度亡经》目前有两个汉文版本,一个是从藏文翻译成英文,然后再从英文翻译成汉文的早期版本;另外一个是索达吉堪布直接从藏文翻译成汉文的版本,目前就这两个版本。

这些技术在书里面都有,你去学习一下,对下一世投生会有一定的帮助,比如怎样选择投生的家庭,怎样选择未来的父母等。当然,也不是我们想投生到哪里就能投生到哪里,这与自己的业力有关;但与此同时,跟我们的技术也有一定的关系。

 

观众2:堪布,您好!有的人在亲人离世之前,会梦到这个亲人来看自己,或者自己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我想问一下,人能不能预知到亲人的死亡?能不能预知到自己的死亡?

堪布:可以这么讲,有一部分人可以预知自己和他人的死亡,这部分人就是修行境界非常高的人。我们大多数人,对自己或者亲人的死亡是没有任何预知能力的。不过,一些普通人,在某些时候确实也有一些这样的感觉。比如在他的梦里或者在现实生活当中,他可以感觉到有一些事情透露了这方面的信息。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书里也有这样的记载,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

观众2:如果我想拥有这种能够预知死亡的能力,有什么方法吗?这样可以提前买个保险什么的。

堪布:方法是有的。买保险不需要这种预感,反正一定会有这一天的,所以能买保险就早一点买,不需要任何的犹豫。(众笑)

如果你有这个好奇心,想了解一下的话,那有没有办法呢?也有,但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才可以。比如藏传佛教的密法里面有一些修行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就可以预见到自己的未来,或者是还没有投生的、已故的人的去处。在藏传佛教的《中阴闻解脱经》,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西藏度亡经》里面有相关的公案。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但是这些可能不太容易做到,需要有一定的修行境界才可以。另外,佛教显宗的佛经里面也有一些方法,比如说修神通,这样也可以了知过去和预测未来。

 

观众3:马航MH370事件已经过去三年多了[1],但是对乘客家属的影响还是非常大。有好多家属丢了工作,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还有的家属坚信人还活着,一定会回来;有的家属想去寻找真相,辞了工作去做调查;也有很多家属患上了抑郁症、妄想症……能不能请您对他们说点什么,好让他们摆脱这些痛苦?谢谢堪布。

堪布:马航MH370事件确实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个事情。人在极度伤心痛苦的时候,我想所有的劝导都显得非常苍白,说两句话有没有用也不好说。

但是我想,第一,事情已经到这样的地步了,大家要做的就是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不能再拒绝。否则的话,给我们的打击、创伤只会越来越严重,不会减轻。这样的事情真实存在于生活中,只不过不能确定会不会轮到自己。在生老病死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回避。所以要面对现实、接受现状,这是现在首要的事情。

第二,希望他们能够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人已经走了,剩下的家人如果再出现精神不健康的问题,这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无论是对家庭、孩子,还是对经济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如果这个时候再出问题,那么一个家庭是没有办法承受的,而且继续伤心实际上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尽量说服自己,关心自己的健康。马航MH370的乘客不管健在还是已经离世,他们肯定不愿意看到因为自己的原因,家庭的某一个成员出现精神不健康,最终导致一系列家庭问题——这是他们最不希望、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大家要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要坚强,这个非常重要。

第三,如果他们当中有佛教家庭,那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了。不管这些乘客离世与否,尽量替他们做一些善事,无论什么善事都可以,这对他们一定会有帮助。如果他们的家庭不能完全接受佛教的理念,那也可以替他们做一些慈善活动或者是报答社会的行为等。总之就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佛教的话来讲叫作利益众生,这对他们一定有很大帮助。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目前能做的或者说应该做的就是这个,这个非常重要。另外,为他们做一些善事,对他们的家属心理上也是一个安慰,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尽力了。无论这些家属有没有信仰,只要能够替亲人尽力做一些事情,他们一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安慰,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会有帮助。

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这些事情,人到了这个地步的时候确实很无奈,没有更好的办法。

 

观众4:我有一个问题:我的家人不信佛,而且也明确地表示过,在去世之后,不愿意用佛教的仪式来办理后事。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去世了,我还要坚持为他们做这些佛教的仪式吗?比如助念这种类型的仪式。谢谢堪布。

堪布:如果家人反对,像助念这种要请人到家里去念佛的方式,可能就不太合适了。因为没有按照亡人的意愿去做,其他的家人也可能会不太高兴。所以我想,如果是助念这种比较明显的活动,最好还是不做了。

但是,不管他们接受还是不接受,帮亡人做一些佛事是应该的。你可以到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寺庙里去做,这样就不会导致他们不开心。其实,无论你在家里或其他地方做,对亡者来说都一样有效果。

人离世以后,你就只能做这些事了,所以肯定要做。他之前是因为不了解,所以才会拒绝;如果他了解的话,肯定不会拒绝的。所以你还是要做,但是要在其他地方做,不要在家里做,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

主持人:好,那么今天我们先到这里。感谢堪布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释,感谢观众朋友们收看《慧灯·问道》,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1]《慧灯·问道》(第二季)节目录制于 2017 年,此处保留原话。—编者注

《慧灯·问道》“初识生死篇”第5期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慧灯·问道》!

上一期我们就死亡的话题和堪布进行了交流,这一期节目我们将继续讨论这个话题,请大家用掌声欢迎慈诚罗珠堪布!大家可以踊跃发言。

 

观众1:堪布,您好!有的人一出生就是嘴里含着金钥匙的,非常富有;有的人却出生在贫困的家庭,于是很多人都开玩笑说,“投胎绝对是个技术活儿”!我在《西藏度亡经》里也看到过关于投生的相关记录,所以想请堪布开示,如果我想下一世投生得更好,这一世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

堪布:虽然他们是开玩笑的,但投生确实是一个技术活儿。实际上,并非一切都是命运注定的,没有那么被动。如果我们掌握了方法,有些东西是可以操作的。

你刚才也提到了《西藏度亡经》,这部经非常有名。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一位西方的博士在西藏待了很长时间,打算带一本有价值的书回去,希望这本书对西方人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他找来找去,最后找到了《西藏度亡经》。

《西藏度亡经》被带到西方以后,于1927年被翻译成英文,著名的现代心理学家荣格为《西藏度亡经》写了序。荣格自称,他走到哪里,就把这本书带到哪里,自己很多心理学上令人兴奋的发现都归功于这本书。书里面讲了很多关于怎样面对死亡、怎样投生的内容。刚才讲到投胎是个技术活儿,那么需要掌握什么样的技术?这本书里面都讲得非常清楚。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没有这些技术的话,那业力就会安排我们下一世投生到什么样的环境;如果掌握了这些技术、方法,那么业力是可以改变的,而且这个时候最容易改变。

有一个比喻:一根木头在陆地上的时候,把它拖走需要费很大的劲;但如果它浮在水面上的话,那轻轻松松就可以拖走、移动。同样地,精神跟肉体在一起的时候,受到了各方面的束缚、影响,如果要改变心态,可以用打坐之类的方法,不过会比较吃力;但在中阴身的时候,由于精神脱离了肉体,在这个过渡的时期,上升或者下堕都非常容易,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掌握好这些技术。这些方法无法用一句话解释清楚,需要去学习《西藏度亡经》。

《西藏度亡经》里有些比较关键的内容,比如面对死亡、投生的方法。在《慧灯之光》里面也有,而且表达方式比较通俗易懂,大家也可以阅读一下这本书。还有,《西藏度亡经》目前有两个汉文版本,一个是从藏文翻译成英文,然后再从英文翻译成汉文的早期版本;另外一个是索达吉堪布直接从藏文翻译成汉文的版本,目前就这两个版本。

这些技术在书里面都有,你去学习一下,对下一世投生会有一定的帮助,比如怎样选择投生的家庭,怎样选择未来的父母等。当然,也不是我们想投生到哪里就能投生到哪里,这与自己的业力有关;但与此同时,跟我们的技术也有一定的关系。

 

观众2:堪布,您好!有的人在亲人离世之前,会梦到这个亲人来看自己,或者自己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我想问一下,人能不能预知到亲人的死亡?能不能预知到自己的死亡?

堪布:可以这么讲,有一部分人可以预知自己和他人的死亡,这部分人就是修行境界非常高的人。我们大多数人,对自己或者亲人的死亡是没有任何预知能力的。不过,一些普通人,在某些时候确实也有一些这样的感觉。比如在他的梦里或者在现实生活当中,他可以感觉到有一些事情透露了这方面的信息。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书里也有这样的记载,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

观众2:如果我想拥有这种能够预知死亡的能力,有什么方法吗?这样可以提前买个保险什么的。

堪布:方法是有的。买保险不需要这种预感,反正一定会有这一天的,所以能买保险就早一点买,不需要任何的犹豫。(众笑)

如果你有这个好奇心,想了解一下的话,那有没有办法呢?也有,但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才可以。比如藏传佛教的密法里面有一些修行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就可以预见到自己的未来,或者是还没有投生的、已故的人的去处。在藏传佛教的《中阴闻解脱经》,也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西藏度亡经》里面有相关的公案。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但是这些可能不太容易做到,需要有一定的修行境界才可以。另外,佛教显宗的佛经里面也有一些方法,比如说修神通,这样也可以了知过去和预测未来。

 

观众3:马航MH370事件已经过去三年多了[1],但是对乘客家属的影响还是非常大。有好多家属丢了工作,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还有的家属坚信人还活着,一定会回来;有的家属想去寻找真相,辞了工作去做调查;也有很多家属患上了抑郁症、妄想症……能不能请您对他们说点什么,好让他们摆脱这些痛苦?谢谢堪布。

堪布:马航MH370事件确实是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一个事情。人在极度伤心痛苦的时候,我想所有的劝导都显得非常苍白,说两句话有没有用也不好说。

但是我想,第一,事情已经到这样的地步了,大家要做的就是面对现实、接受现实,不能再拒绝。否则的话,给我们的打击、创伤只会越来越严重,不会减轻。这样的事情真实存在于生活中,只不过不能确定会不会轮到自己。在生老病死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回避。所以要面对现实、接受现状,这是现在首要的事情。

第二,希望他们能够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人已经走了,剩下的家人如果再出现精神不健康的问题,这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无论是对家庭、孩子,还是对经济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影响。如果这个时候再出问题,那么一个家庭是没有办法承受的,而且继续伤心实际上也起不了什么作用,所以这个时候应该尽量说服自己,关心自己的健康。马航MH370的乘客不管健在还是已经离世,他们肯定不愿意看到因为自己的原因,家庭的某一个成员出现精神不健康,最终导致一系列家庭问题——这是他们最不希望、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大家要关心自己的心理健康,要坚强,这个非常重要。

第三,如果他们当中有佛教家庭,那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了。不管这些乘客离世与否,尽量替他们做一些善事,无论什么善事都可以,这对他们一定会有帮助。如果他们的家庭不能完全接受佛教的理念,那也可以替他们做一些慈善活动或者是报答社会的行为等。总之就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佛教的话来讲叫作利益众生,这对他们一定有很大帮助。从佛教的观点来看,目前能做的或者说应该做的就是这个,这个非常重要。另外,为他们做一些善事,对他们的家属心理上也是一个安慰,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尽力了。无论这些家属有没有信仰,只要能够替亲人尽力做一些事情,他们一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安慰,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会有帮助。

我想,我们能做的就是这些事情,人到了这个地步的时候确实很无奈,没有更好的办法。

 

观众4:我有一个问题:我的家人不信佛,而且也明确地表示过,在去世之后,不愿意用佛教的仪式来办理后事。那么这种情况下,如果他们去世了,我还要坚持为他们做这些佛教的仪式吗?比如助念这种类型的仪式。谢谢堪布。

堪布:如果家人反对,像助念这种要请人到家里去念佛的方式,可能就不太合适了。因为没有按照亡人的意愿去做,其他的家人也可能会不太高兴。所以我想,如果是助念这种比较明显的活动,最好还是不做了。

但是,不管他们接受还是不接受,帮亡人做一些佛事是应该的。你可以到他们看不见的地方,比如寺庙里去做,这样就不会导致他们不开心。其实,无论你在家里或其他地方做,对亡者来说都一样有效果。

人离世以后,你就只能做这些事了,所以肯定要做。他之前是因为不了解,所以才会拒绝;如果他了解的话,肯定不会拒绝的。所以你还是要做,但是要在其他地方做,不要在家里做,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

主持人:好,那么今天我们先到这里。感谢堪布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释,感谢观众朋友们收看《慧灯·问道》,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1]《慧灯·问道》(第二季)节目录制于 2017 年,此处保留原话。—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