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离心中“出”、“离”二字的内涵是什么呢?第一个字“出”,是指对轮回生起厌烦、反感之心。这是否意味着,所有的佛教徒从学佛开始,就不工作、不生活了呢?也不是这样。生活、工作等还是需要的,但只能将这些作为临时的生存方法,而不是生存的目的。
当我们还没什么修行境界时,会很害怕死亡,也害怕面对投生。了解六道轮回的人都知道,如果投生到地狱、饿鬼道、旁生道中,是很悲惨的。没有宗教信仰的人虽然没有死后再投生的概念,但他们更害怕死亡。无论如何,所有人面对生死,都有非常大的恐惧。
过去的上师们说过:我们虽然在这一生当中没有修出真实无伪的标准菩提心,只有造作的相似菩提心。即便如此,我们下一世也能度化像整个世界的人这么多的众生,这就是菩提心的力量。
作为佛教徒,可以在接受医学治疗的同时,把疾病当作一种修行法门。通过一场病,让自己产生一些新的认识、新的感受;通过这些认识与感受,就可以积累资粮、清净罪业。
真正的出离心,还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见解。正确的见解是什么呢?就是首先要意识到轮回的痛苦,所以不再留恋轮回,并努力去寻求解脱、走向解脱。但是,与此同时必须要有解脱的智慧。
总体来说,这一生当中,我们修行、解脱、即生成佛的所有因缘都已具备。我们有暇满人身,有机会听到佛法,也懂得修行的方法,这是非常来之不易的。如果此时不懂得珍惜,不努力、精进修行,反而懒惰、散乱,这就是一个修行人最大的迷乱。
有的人常常念叨“加持”二字。佛当然是有加持力的,加持也不是没用的。但释迦佛也曾说过:“自己就是自己的怙主!”说这句话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诫我们,自己才是自己的救星! 如果我们不自救,指望别人来拯救,是不可能解脱的。
曾经有一位大成就者,他的一个弟子将要离开的时候来到上师面前,祈请传一个更殊胜的窍诀。上师说:“我并没有什么更殊胜的窍诀。”弟子将所有的东西都供养了以后,再一次苦苦祈求。上师就握着弟子的手情真意切地说:“你也将会死的!我也将会死的!这个问题你回去好好思考。我的上师给我讲的也是这个法,我修的也就是这个法。我的上师也没有再给我讲什么,我也没有修过其他什么。这就是窍诀,你回去认真修持吧!”
无论修出离心、菩提心或空性等任何修法,都需要一个过程。一开始都很枯燥,用功很久也没什么感受。修到一定程度,才会有一点点觉受。从此以后,才开始有了修行的意乐。这是修行的必经之路。稍稍有一点感受时,就要培养和提升这些感受。如果不懂得提升和保护,反而浅尝辄止,转而为世俗的荣誉而忙碌,这些感受一定会消失,从此以后再也找不到了,这是彻头彻尾的迷乱。
虽然显宗、密宗都有很多种忏悔方式,但金刚萨埵的修法却是最殊胜的。我们都知道,在所有的罪业当中,从显宗的角度来说,最严重的就是五无间罪;从密宗的角度来说,最严重的就是违犯密乘根本戒。但通过金刚萨埵的修法,就可以令这一切罪业荡然无存。
看到他人闻思修法、行善积德时,要生起欢喜心,而非嫉妒心。随喜是一种强而有力的积累资粮方法。譬如,假如有人供斋给僧众,旁人虽然没有供斋,但如果能诚心诚意地随喜,则双方得到的善根功德是完全一样的。
当自己失去某个心爱之人或物,感到痛不欲生的时候,就打坐去思维:失去的东西能不能恢复呢?如果能恢复,那就不需要像现在这样伤心欲绝,只需恢复、还原就可以;如果永远都不可能恢复如初,那我就只能面对、接受这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