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灯·问道》“初入佛门篇”第4期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这一期的《慧灯·问道》节目。

许多人在刚开始接触和学习佛法的时候,一方面对佛法充满了向往和渴望,一方面又产生了各种疑问和不解。尤其是在遇到各种问题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别担心,“有佛法就有办法”,这期节目里,我们将邀请慈诚罗珠堪布为我们继续答疑解惑!

 

观众1堪布,您好!都说佛教以慈悲为怀、以度化众生为宗旨,但相对于其他宗教,佛经实在有些晦涩难懂,为什么不用简单通俗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轻松地学习、了解佛法呢?

堪布:对,你问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人类的语言一直在不断地变化,每年都有新的词汇产生,每年也有词汇被淘汰。现在汉传佛教的《大藏经》,还有藏传佛教的《大藏经》(巴利文的我不太了解),都是几百年前的表达方式。虽然佛经的内容不能改变,但应该有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可是就像你刚才讲的,确实没有什么新的表达方式。对现代人来说,要读懂以几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的表达方式所写的深奥内容,非常难。因为学习佛经非常吃力,这样就导致很多人不想去学习,造成了非常不好的、消极的一面。

但佛教和佛经的本意并不是这样。在密宗的《时轮金刚》里,释迦牟尼佛故意把当时印度的梵文语法结构打乱。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很多学者特别喜欢自己的文字,特别执着于文字以及文字的表达方式。他们写佛经时,会用写诗的方法去写,以此展现自己的文学水平。这样的结果就是,除了少数的学者之外,一般的老百姓都看不懂。这是佛在世时就存在的问题。于是,佛就故意把《时轮金刚》里面一些句子的语法颠倒过来。这种方法在当地的语言学中是不能用的,某些词也不能那样讲,但是佛故意这么用,就是为了打破这些人对文字的执着。因为要传递的并不是文字的优美与否,而是内容,只要能把内容讲出来,用什么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都没问题。这种情况在佛经里,尤其是在《时轮金刚》里最为典型。《时轮金刚》现在已经被翻译为藏文和其他文字,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感觉不到佛陀这样的用意了。但是在梵文版本中,佛陀当时是故意把梵文的文法打破了。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另外,佛经中经常讲,不要去执着于文字。如果你能够表达清楚内容,用什么样的文字、语言、表达方法都是可以的。这在佛经里讲过很多,密宗、显宗里面都有。但可能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学佛的人的层次和知识水平都比较高,无论是书写还是翻译,一般人做不了。所以对他们来说,以这样的方式书写、翻译,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现在也同样,有些人觉得用白话文写佛经和用文言文写佛经,读起来感觉就是不同。他们会认为,用文言文这种古老的语言方式写的佛经,读起来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真正意义,所以他们就不太赞同用白话文来写佛经。但其实也不一定。这种观点通常与他们的职业有关系,因为他们是做这个专业的工作的,所以对他们来说,用文言文表达没有问题,对佛经的理解更没有问题,因此他们就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佛经。本来佛经的内容就很深奥,再加上表达方式也非常完美,这样一来,读佛经对他们来说就成了一种享受。但是,如果换一个文言文水平没有那么高的人来看,这个就不是享受了,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里面在讲什么。

所以佛教必须要与时俱进,一定要更新表达方式,甚至用网络语言来传播也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很多流行的词,大家都看得懂、听得懂,也比较受大众喜欢,所以用这样的文字和语言来表达佛经也是完全可以的。只不过现在可能由于人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原因,佛教和佛教徒还没有做好这项工作,但这项工作是一定要做的,这非常重要。

观众1谢谢您,谢谢!

主持人: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新时代应该与时俱进。如何在人群中播撒佛教智慧的种子?现在网络上就有用脱口秀、现代音乐等各种形式来传播佛教精神的,让大家都能亲近佛教。

堪布:对,确实非常好!我们还可以通过心理学、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等学科来传播佛教,完全没问题。这个非常重要。

主持人:明白。好,有请下一位观众朋友。

 

观众2堪布,您好!我现在是开酒庄的,从事的是卖酒的行业,而且我自己也比较喜欢这个行业。近几年,我用经营获得的利润,做了一些公益环保和帮助孤寡老人、贫困学生等方面的慈善事业。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我最近听说,卖酒这个行业是有过失的,如果真是有过失的话,那我一定得改行吗?

堪布:嗯,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许多人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大涅槃经》里讲了几个佛教徒不太适合做的工作,其中一个就是卖酒。酒的生产、销售以及最后的消费,在整个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对他人的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也可能导致年轻人酗酒而影响学习,还会让平时人品非常不错的人酒后失控、犯罪等。因为希望能从源头上把这些问题解决掉,所以佛陀就说佛教徒最好不要卖酒。

能做到不去卖酒是最好的,但是这也不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它不像直接去杀生或者偷盗、欺骗那么严重。像你刚才讲的,用开酒庄赚取的部分利润去做慈善,这样也很不错。不过,要在做和不做当中选一个的话,还是不做比较好。如果是自己的爱好,或者还有其他一些客观因素,那也并不是说一定不能做、非要改行,还是可以灵活处理的。但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不做比较好。

观众2谢谢堪布!

主持人:堪布,我发现学佛其实很人性化,并不是那么刻板和僵硬,只要大家有一个利他的发心,就存在一定的灵活度。

堪布:对。饮酒到底是不是罪过,佛教本身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个是佛经的戒律,它比较严格;另外一个是《阿毗达磨俱舍论》,是佛教里对善恶因果讲得比较透彻的一部论典,也叫作《俱舍论》。它不是讲戒律的,而是讲佛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这两个出处的说法是不一样的。

《阿毗达磨俱舍论》的观点是:只要没喝醉,稍微喝一点酒不是罪过,跟喝其他饮料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如果喝醉了,并且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这样才算是罪过。佛教戒律部分的观点是:不管喝多喝少,喝酒本来就是一个不太好的行为,有一点罪过。因为它讲的是戒律,所以就比较严格一点。佛教本身就有这样两种不同的观点。

此外,尽管佛教的戒律比较多,但最根本的戒律就只有四个方面,即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这四个方面如果做得比较好,那么对于其他的戒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能受持多少就受持多少。很多佛教徒由于没有了解佛教的本意,行为上又给人一种“佛教徒什么都不能做”的印象,看起来似乎有太多的约束和压力。本来生活就有这么多压力,学佛以后好像增加了更多压力,更加不自由、不自在。但其实佛教不是这样的,它教导我们打开心胸,然后将所有的执着、担忧等全部融化、化解,最后,当我们的意识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内心就获得了全然的自由。所以,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变得更加自由、自在,而不是束缚我们,让我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然后倍感压力,肯定不是这样。

在有些问题上,大乘佛教的思想是非常人性化的。无论做什么事、卖什么东西,只要你的动机是利他,那么做任何事情都没问题。即便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或者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也都不算什么罪过。因为你的发心是为了帮助大家,只不过你没有做好。在一些问题的取舍方面,大乘佛教跟小乘佛教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个我们一定要学,非常重要。

 

观众3堪布,您好!有时候我会在路上看见一些快要死的动物,比如猫、狗、小鸟等,但自己不方便去救治,或者我发现时已经来不及去救治了。这种情况下怎么帮助它们比较好?

堪布:是,我以前放生时也是这样。在高速路上,或者在车流量很大、车速很快的地方,如果发现从车上掉下了一条鱼,或是掉下了一只麻雀、一只青蛙,我会下去捡,因为那时还不了解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确实无能为力,只能放弃。但是,我们也不是什么都做不了,对那些没有办法捡走、收养的猫咪、狗狗,我们可以为它们念佛经、念佛号,念阿弥陀佛的佛号或者其他佛号。如果有时间就为它们多念一点,最好是在它们能听到的地方念,这样也是有帮助的。

还有,一般我们去不了屠宰场,菜市场里有很多生命我们也没有办法救。但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到它们,就是给它们念非常有加持力的佛名号和一些咒语。比如说大悲咒,还有观音心咒“嗡嘛呢巴美吽”,既简单又不费时间,大家也都会念。还有,有些佛教徒佩戴了一些非常有加持力的佛经,把佛经拿下来搁在它们的身上、头上,这样也可以帮助到它们。

只要我们有这样的利他心,那么随时随地都可以帮助其他众生。给予其他众生不同程度的利益,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但遗憾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忽略这些事情,以为自己没有能力、没有时间;其实每个人都有这点时间,每个人也都有这样的能力和机会,只要你没有忽略这件事,那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

观众3谢谢堪布!

主持人:我们也明白了,在面对众生的生死时,每个人都应该生起慈悲心。感谢堪布的精彩作答,也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本期节目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我们下期再会,谢谢!

堪布:谢谢大家!

 

《慧灯·问道》“初入佛门篇”第4期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这一期的《慧灯·问道》节目。

许多人在刚开始接触和学习佛法的时候,一方面对佛法充满了向往和渴望,一方面又产生了各种疑问和不解。尤其是在遇到各种问题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别担心,“有佛法就有办法”,这期节目里,我们将邀请慈诚罗珠堪布为我们继续答疑解惑!

 

观众1堪布,您好!都说佛教以慈悲为怀、以度化众生为宗旨,但相对于其他宗教,佛经实在有些晦涩难懂,为什么不用简单通俗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轻松地学习、了解佛法呢?

堪布:对,你问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人类的语言一直在不断地变化,每年都有新的词汇产生,每年也有词汇被淘汰。现在汉传佛教的《大藏经》,还有藏传佛教的《大藏经》(巴利文的我不太了解),都是几百年前的表达方式。虽然佛经的内容不能改变,但应该有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可是就像你刚才讲的,确实没有什么新的表达方式。对现代人来说,要读懂以几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的表达方式所写的深奥内容,非常难。因为学习佛经非常吃力,这样就导致很多人不想去学习,造成了非常不好的、消极的一面。

但佛教和佛经的本意并不是这样。在密宗的《时轮金刚》里,释迦牟尼佛故意把当时印度的梵文语法结构打乱。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很多学者特别喜欢自己的文字,特别执着于文字以及文字的表达方式。他们写佛经时,会用写诗的方法去写,以此展现自己的文学水平。这样的结果就是,除了少数的学者之外,一般的老百姓都看不懂。这是佛在世时就存在的问题。于是,佛就故意把《时轮金刚》里面一些句子的语法颠倒过来。这种方法在当地的语言学中是不能用的,某些词也不能那样讲,但是佛故意这么用,就是为了打破这些人对文字的执着。因为要传递的并不是文字的优美与否,而是内容,只要能把内容讲出来,用什么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都没问题。这种情况在佛经里,尤其是在《时轮金刚》里最为典型。《时轮金刚》现在已经被翻译为藏文和其他文字,所以我们现在已经感觉不到佛陀这样的用意了。但是在梵文版本中,佛陀当时是故意把梵文的文法打破了。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另外,佛经中经常讲,不要去执着于文字。如果你能够表达清楚内容,用什么样的文字、语言、表达方法都是可以的。这在佛经里讲过很多,密宗、显宗里面都有。但可能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学佛的人的层次和知识水平都比较高,无论是书写还是翻译,一般人做不了。所以对他们来说,以这样的方式书写、翻译,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

现在也同样,有些人觉得用白话文写佛经和用文言文写佛经,读起来感觉就是不同。他们会认为,用文言文这种古老的语言方式写的佛经,读起来可以感受到其中的真正意义,所以他们就不太赞同用白话文来写佛经。但其实也不一定。这种观点通常与他们的职业有关系,因为他们是做这个专业的工作的,所以对他们来说,用文言文表达没有问题,对佛经的理解更没有问题,因此他们就喜欢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佛经。本来佛经的内容就很深奥,再加上表达方式也非常完美,这样一来,读佛经对他们来说就成了一种享受。但是,如果换一个文言文水平没有那么高的人来看,这个就不是享受了,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里面在讲什么。

所以佛教必须要与时俱进,一定要更新表达方式,甚至用网络语言来传播也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很多流行的词,大家都看得懂、听得懂,也比较受大众喜欢,所以用这样的文字和语言来表达佛经也是完全可以的。只不过现在可能由于人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原因,佛教和佛教徒还没有做好这项工作,但这项工作是一定要做的,这非常重要。

观众1谢谢您,谢谢!

主持人: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新时代应该与时俱进。如何在人群中播撒佛教智慧的种子?现在网络上就有用脱口秀、现代音乐等各种形式来传播佛教精神的,让大家都能亲近佛教。

堪布:对,确实非常好!我们还可以通过心理学、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等学科来传播佛教,完全没问题。这个非常重要。

主持人:明白。好,有请下一位观众朋友。

 

观众2堪布,您好!我现在是开酒庄的,从事的是卖酒的行业,而且我自己也比较喜欢这个行业。近几年,我用经营获得的利润,做了一些公益环保和帮助孤寡老人、贫困学生等方面的慈善事业。现在我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我最近听说,卖酒这个行业是有过失的,如果真是有过失的话,那我一定得改行吗?

堪布:嗯,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许多人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大涅槃经》里讲了几个佛教徒不太适合做的工作,其中一个就是卖酒。酒的生产、销售以及最后的消费,在整个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对他人的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也可能导致年轻人酗酒而影响学习,还会让平时人品非常不错的人酒后失控、犯罪等。因为希望能从源头上把这些问题解决掉,所以佛陀就说佛教徒最好不要卖酒。

能做到不去卖酒是最好的,但是这也不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它不像直接去杀生或者偷盗、欺骗那么严重。像你刚才讲的,用开酒庄赚取的部分利润去做慈善,这样也很不错。不过,要在做和不做当中选一个的话,还是不做比较好。如果是自己的爱好,或者还有其他一些客观因素,那也并不是说一定不能做、非要改行,还是可以灵活处理的。但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不做比较好。

观众2谢谢堪布!

主持人:堪布,我发现学佛其实很人性化,并不是那么刻板和僵硬,只要大家有一个利他的发心,就存在一定的灵活度。

堪布:对。饮酒到底是不是罪过,佛教本身就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个是佛经的戒律,它比较严格;另外一个是《阿毗达磨俱舍论》,是佛教里对善恶因果讲得比较透彻的一部论典,也叫作《俱舍论》。它不是讲戒律的,而是讲佛教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这两个出处的说法是不一样的。

《阿毗达磨俱舍论》的观点是:只要没喝醉,稍微喝一点酒不是罪过,跟喝其他饮料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但如果喝醉了,并且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这样才算是罪过。佛教戒律部分的观点是:不管喝多喝少,喝酒本来就是一个不太好的行为,有一点罪过。因为它讲的是戒律,所以就比较严格一点。佛教本身就有这样两种不同的观点。

此外,尽管佛教的戒律比较多,但最根本的戒律就只有四个方面,即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这四个方面如果做得比较好,那么对于其他的戒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能受持多少就受持多少。很多佛教徒由于没有了解佛教的本意,行为上又给人一种“佛教徒什么都不能做”的印象,看起来似乎有太多的约束和压力。本来生活就有这么多压力,学佛以后好像增加了更多压力,更加不自由、不自在。但其实佛教不是这样的,它教导我们打开心胸,然后将所有的执着、担忧等全部融化、化解,最后,当我们的意识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内心就获得了全然的自由。所以,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变得更加自由、自在,而不是束缚我们,让我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然后倍感压力,肯定不是这样。

在有些问题上,大乘佛教的思想是非常人性化的。无论做什么事、卖什么东西,只要你的动机是利他,那么做任何事情都没问题。即便过程中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或者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也都不算什么罪过。因为你的发心是为了帮助大家,只不过你没有做好。在一些问题的取舍方面,大乘佛教跟小乘佛教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个我们一定要学,非常重要。

 

观众3堪布,您好!有时候我会在路上看见一些快要死的动物,比如猫、狗、小鸟等,但自己不方便去救治,或者我发现时已经来不及去救治了。这种情况下怎么帮助它们比较好?

堪布:是,我以前放生时也是这样。在高速路上,或者在车流量很大、车速很快的地方,如果发现从车上掉下了一条鱼,或是掉下了一只麻雀、一只青蛙,我会下去捡,因为那时还不了解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确实无能为力,只能放弃。但是,我们也不是什么都做不了,对那些没有办法捡走、收养的猫咪、狗狗,我们可以为它们念佛经、念佛号,念阿弥陀佛的佛号或者其他佛号。如果有时间就为它们多念一点,最好是在它们能听到的地方念,这样也是有帮助的。

还有,一般我们去不了屠宰场,菜市场里有很多生命我们也没有办法救。但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到它们,就是给它们念非常有加持力的佛名号和一些咒语。比如说大悲咒,还有观音心咒“嗡嘛呢巴美吽”,既简单又不费时间,大家也都会念。还有,有些佛教徒佩戴了一些非常有加持力的佛经,把佛经拿下来搁在它们的身上、头上,这样也可以帮助到它们。

只要我们有这样的利他心,那么随时随地都可以帮助其他众生。给予其他众生不同程度的利益,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但遗憾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忽略这些事情,以为自己没有能力、没有时间;其实每个人都有这点时间,每个人也都有这样的能力和机会,只要你没有忽略这件事,那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

观众3谢谢堪布!

主持人:我们也明白了,在面对众生的生死时,每个人都应该生起慈悲心。感谢堪布的精彩作答,也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本期节目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我们下期再会,谢谢!

堪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