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2.06.30

比如说我们请了一个佛像,如果佛像没有被开光的话,虽然这个佛像就是像佛的身体,但是它的本质就是一个物质而已,有可能是泥巴,有可能是石膏,有可能是铜或者其他金属,它本身没有什么功德,只是它的这种样式比较像佛的身体。 那开光是什么意思呢?密法里面经常讲开光,开光是通过做开光的人的禅定的力量,迎请佛菩萨的化身融入被开光的佛像和佛珠里。比如说这里有一个阿弥陀佛的佛像,那么做开光的人通过自己禅定的力量,从西方极乐世界迎请阿弥陀佛的化身,然后就融入这个佛像。从此以后,这个佛像表面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还是过去的样子,但是它的内涵就不一样了。如果没有经过加持,就只是一个艺术品,没有很大的意义。而从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是从某一个佛的刹土迎请了佛,跟这个佛像是无二无别的,然后再融入这个佛像,这样佛像就更...

2022.06.29

在佛陀出世之后的五千年间,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住世利益众生之日,所以虽然有很多成就者的内证与释迦佛无有高下之分,但他们成佛与度化众生的方式却是千差万别的。在释迦教法尚未消逝之际,他们不会以教主的身份来度化众生,而是示现为各种形象。在屠夫、妓女等卑劣种姓之人当中,会有这样的化身;在愚昧微贱的动物当中,也会有这样的化身…… 为什么要这样示现呢?因为,假如我们以人的身份去度化动物,就会存在语言的障碍。放生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为动物们念诵佛菩萨的名号与心咒,只能在它们心中播下解脱的种子,却不能真正地与它们沟通。但如果是以动物的身份出现,就能毫无障碍地与之交流,就能行之有效地利益、度化这些动物。因此,在六道的任何一个角落,都有可能会出现佛菩萨的化身;但他们所传播的法,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2022.06.28

按显宗的说法,最上等根机的人也要三个无数大劫(阿僧祇劫)才能成佛:凡夫的资粮道和加行道,需要一个无数大劫;从一地到七地,又需要一个无数大劫;从八地到成佛之间,还需要一个无数大劫。按显宗的观点,菩萨当初发心的时候就下定决心,为了众生成佛,即使经历再漫长、再坎坷的路程,也一定要把它完成,因此,显宗的成佛需要非常漫长的过程。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证悟第一地以后,因为内心获得了自在,只要想成佛七天之内就可以成佛。

2022.06.27

修行是心灵的训练,人的心是可以训练的。原来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通过修行的训练与串习,就完全可以变成没有自私心,一切都为众生着想的人,而这一切要靠自己长期的努力,不努力是不可能有成就的。 虽然密法有即生成佛的实例,我们也都希望自己能即生成佛,但我们这样的人即生成佛的可能性很小。不过也没有关系,只要信念坚定,就一定能达到目标,这就是佛教里讲的引发力。心本来就有很大的力量,心理学也这么认为。勇气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勇气的人只会一事无成,又岂敢妄称成佛度众呢?大家要好好想想,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想成为大乘修行人,就要有长远的计划!

2022.06.26

“加持”这两个字,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都可以用,比如说被佛加持了、被魔加持了,我们佛教里平时都这么讲。加持的意思就是像化学反应一样,某些物质碰在一起的时候,因为它的力量,另一些东西就产生了一些变化。让你产生了好的变化,这就是佛菩萨的加持;让你产生了不好的变化,这叫作魔的加持。简单地说,加持就是传递一种力量。

2022.06.25

佛教认为,除了成佛以后的境界是永恒不变的以外,世俗的万事万物都可以依靠某种因缘而转变,所以我们的根机也是可以发生变化的。根机与大圆满不相应并不可怕,我们完全可以提升自己的根机,使其从不成熟到成熟,这是有办法的。 所谓的办法,就是通过修持外加行、内加行等一系列的修法,从而使我们的身心逐步调服、规范、成熟起来。 为什么当初玛尔巴大师在灌顶之前,要让米拉日巴尊者吃那么多的苦头?就是为了成熟米拉日巴尊者的根机。在米拉日巴尊者历尽艰辛之后,根机日渐成熟,才将灌顶与修法授予米拉日巴尊者,这样才能使其相续与法相应,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就。 综上所述,通过前行的修法,就必定能使我们的根机与大圆满法相应;如果自心能与大圆满法相应,大圆满法就是货真价实的无上之法。

2022.06.24

烦恼障有两种:俱生的烦恼障和遍计的烦恼障。在第一地的时候,遍计的烦恼障已经全部断除;但在第二地到七地之间,俱生的烦恼始终存在,到了七地结束的时候,才能将所有的烦恼障全部断除。因为烦恼障一直存在,所以,从一地到七地之间,都叫不净地。八地以后,才开始叫做清净地。

2022.06.23

如果认为:“我今年发了菩提心,明年就应该成佛;我今天发了菩提心,明天所有的自私心都应该无影无踪,否则我就不发菩提心。”这种人永远做不出伟大的事情,所以,大乘修行人都要具有远见。 其实因果也是这样,有些果报并不一定会现世现报。比如说在自己生病或遇到不顺利的事情时,虽然请人念经或做其他善事会有不可思议的效果,但果报也许不会很快显现。如果行善之后几天没有看到效果,就认为念经没有用或仪轨有问题等等,就是典型的鼠目寸光。

2022.06.22

头伸过去,上师把手放在头上,这实际上来自于佛经。我们在读佛经的时候,经常看到佛陀或是某一位菩萨,把手放在某一个人的头上,这个人当下就开启了智慧、开启了很多禅定的能力。实际上,这个才是真正的加持。但现在的人不一定能像佛陀的时代那样,把手放在上面就一下子开悟,现在没有那么好的事情了。 现在(把手放在人的头上)就是一个祝福。还有修菩提心的人,让有菩提心的人把手放在自己头上,然后祝福一下,这会对他有一些帮助。这个力量不是来自于手,而是来自于他的修行。如果没有什么修证,那手放在头上也不会有什么加持。

2022.06.21

为什么中观派要讲很多道理、要进行很多逻辑推理呢?因为中观修法不是最直接的证悟方式,而是逐步引导的渐悟之法。作为凡夫,我们每个人都有堆积如山的执著,所以不可能一下子将其推翻,而只能以逐步递进的方式来层层推导。 比如说,大家都认为我手里的杯子是实有的,里面的茶水也是可以喝,喝了就能够解渴的、实实在在的物质,这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并同时对大地、房屋、人类、交通工具等其他所有事物都有着实有的执著。中观的方法,就是逐一观察杯子、茶水、山河大地,乃至于自己等执著对境,将其分解到物理学所说的粒子、原子,或者佛教所说的微尘等极其细微的单位。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尽管现代物理学已经将物质细分到夸克,但与佛教的微尘概念相比,却仍然有着天壤之别;不仅如此,以佛的智慧,已经将大大小小的所有执著、所有的存...

2022.06.20

对五地以下的菩萨来说,胜义谛的智慧和世俗谛的智慧相互有点儿矛盾,此时不太能做到无二无别。到了第五地的时候,此二智慧则无有障碍地相互结合起来,因为五地菩萨已经证悟了二谛无二无别,故而能攻克难以战胜的烦恼,也即四地以下菩萨没有断除的烦恼,故称难胜地。 “真”是指胜义谛。胜义谛的智慧,也即证悟空性的智慧;“俗”是指世俗谛。世俗谛的智慧,是指世间的学问。 但我们不能认为,四地以下的菩萨认为胜义谛和世俗谛是矛盾的,其实他们从加行道开始,就已经明白现空无二无别,只是到了五地的时候,才更加确认了二谛的互不相违。

2022.06.19

大乘菩萨的使命,是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所以,大乘行人要有持之以恒的胆识与勇气,要有长远的计划与目标,在制定计划以后,就要往目标的方向努力。而不能目光短浅,做出一些短视的行为和判决,仅仅以眼前的一点利益为满足,只要没有利益就立即失望甚至放弃,这种人永远不适合修大乘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