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真正之十法

第二十个内容,是从见解、修行、行为的角度分别讲述十项正确的法。见解、修行、行为分为上、中、下三等,共九项。最后一项,是所有见修行的成果或标志。

佛教对上、中、下三等根机的区分,有不同的侧面。这里是从是否证悟的角度来区分的:明心见性、证悟了大圆满的,就是上等根机;没有证悟大圆满、没有明心见性,尤其是初学者,就是下等根机;介于两者之间的,就是中等根机。

一、诚信业因果,是下根者的正见

佛教见解的基础,就是深信因果轮回。世界上没有一个宗教能像佛教那样将因果和轮回阐述得如此完整,所以说因果和轮回是佛教独特的见解,也是佛教徒最基础的两个见解。

没学佛之前,很多人不相信因果轮回。学佛之后,才开始接受轮回与因果的存在,但有时还是会有各种疑问。即使信了很长时间,假如没有闻思、没有修行,有时也会产生疑问:轮回到底存不存在?自己现在走的路到底是对是错?坚持学下去有没有结果?所以,我们需要在刚进入佛门时就思考:因果、轮回是否存在?如果都存在,六道在哪里?如果没有思考,这些问题也许只会在遇到争论之时才出现。假如始终没有消除疑惑,一直对因果和轮回半信半疑,就不会慎重取舍因果,也不会希求解脱轮回,等到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此生一无所获。那时再想补救,已经为时太晚。佛教的很多观念和实际行动,都建立在这两个见解的基础之上。如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则我们对佛教的基本信心就会受到动摇。基础若不牢固,其他的见解、观念和行为皆会受到影响,学佛也会失去动力。

比如,长期坚持虔诚念佛固然很好,但如果没有闻思学习,念佛的人有时也会对西方极乐世界和地狱是否存在产生疑问,却找不到解决方法,继而有可能从中退失。

对因果轮回,佛教采用了直接阐述、间接说明或者推理的方式来证明。通过闻思,就能解决这些问题。若要进一步释疑,就需要学因明。因明是专门证明因果轮回等普通人无法直接感知的隐蔽事物和现象的学科。学习因明,就能让我们对佛法的信心更加坚定。

有些人认为,佛经中的很多观点与科学发现不一致,比如对地狱、宇宙的描述等。

虽然有些佛经说地狱在地下,但也有另外的佛经非常清楚地讲过,地狱其实不在地下,这只是为方便下等根机的人理解而说的。那么地狱在哪里呢?就如同我们现在看物体,只能看到长、宽、高的三维空间。事实上,还有我们看不到的其他维度空间,不同业力的众生,看到的维度深浅是不一样的。

关于这些问题,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第七品中讲得非常清楚。比如,一张桌子,在我们看来是一个三维物体,但如果另外一种生命体也在看这张桌子,他看到的可能就不是桌子,而是另外一些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不同维度的物体,可以存在于同一位置,互不干扰、互不影响。人类感官对应的是三维空间,看到的就是桌子。其他生命看到的,是与他的感官对应的现象。

很多人对此根本不能理解,认为这是疯子的论调。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曲高和寡,是社会的普遍规律。

玻尔曾经说过,如果你在公园里,和一个陌生人坐在一条长椅上,和他慢慢地、慢慢地讲量子力学。他如果没有把你当成一个疯子而恐惧地一点点挪开自己的身体,那他一定是根本没有听懂量子力学。因为见解高于常人,所以科学和佛经在传播之初,会有同样的尴尬遭遇。

人类历史上,因感官对事物的认知有限而犯下的错误可谓层出不穷,例如众所周知的地心说。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天文学家首次提出了日心说,但当时却没人相信他,认为他是信口雌黄、胡说八道。

同样,人们一直认为,从诞生到毁灭之间,桌子、房子等物体是静止、永恒、常住不灭的。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就说一切是无常,但只有佛教徒相信细微的无常。直到二十世纪,科学家发现了原子,人们才知道世上没有静止的东西,一切都是运动的。这是人类史上又一个被科学推翻了的错误常识。

其实,对生命的理解也是如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人从诞生到死亡的过程,看不到诞生前和死亡后,所以就认为生命只是从诞生到死亡这一段,诞生前和死亡后都不存在。这都是像地心说以及物质静止论一样幼稚的错误。如今,随着支持前世今生论的证据日渐增多,很多人也慢慢开始接受轮回的观念了。

因果也是如此。无论杀盗淫妄还是积德行善,我们只能看到善恶的行为,而看不到它的业果。或者可以感受到幸福和痛苦,却看不到产生幸福和痛苦的所有因缘。因为看不见真实的因果关系,所以会否认现在的幸福或痛苦与过去有关,只承认与当下的某些因素有关。

我们的理性思维,是依赖于感官获得的信息。而我们的感官,又非常有局限,由此而得出的结论,也必定会受限。我们不能错误地把感官的结论当成真理。尽管人类曾经犯下的错误有的已经被科学推翻了,但我们却不会将这些教训,联想到因果与生命轮回上。人们始终把虚幻世界当做是真实存在的,认为可以一直在虚幻世界中生存,并认为这是真理,但实际上却是错谬的,与真理相差十万八千里。很多人不相信因果轮回的唯一理由,是“没有看到”。时至今日,大家都非常清楚:眼睛看到的很多东西并不真实,眼睛没看到的很多事物也确凿无疑是存在的。

由于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人自幼就被灌输了因果轮回是迷信的概念。但事实证明,我们的很多所谓常识,都是错误的。所以,在面对与常识相悖的某些概念时,我们不能当即否认,而应深入观察研究。只有在仔细分辨剖析之后,才能断定是真是假。

当佛教徒和非佛教徒就因果轮回是否存在进行辩论时,佛教徒会回答说,因为没有看见就否定因果轮回,是没有理由的。就像微粒的运动与宇宙中的各种波和射线我们也看不见,但并非不存在一样。

观点对立的两个人进行辩论时,即使能证明一方错了,也不能说明另一方一定是正确的,有可能两个人都错了。那么,佛教徒又如何进一步解释呢?

比如说,推翻桌子是静止的概念,证明它是运动的,不是人类长出了第二种眼睛或其他感官,而是因为显微镜的诞生。借助于更先进的新工具,就能推翻原有的错误观念,得出新的结论。同样,佛陀之所以能够发现因果轮回,是因为佛陀有超自然的深妙智慧。这种智慧能够照见生命的前段和后段,能够通达什么样的因产生什么样的果。但如何证明佛陀有这样的智慧呢?

为了证明这一点,因明讲了很多理由,此处简单地介绍几个。

第一个,在律经中规定,出家人用水时一定要过滤。因为印度天气炎热,水里有很多肉眼能看见的生物。

有一次,迦叶尊者用天眼观察水,感觉水没法喝了,因为每一滴水里,都有成千上万肉眼看不见也根本无法过滤掉的生命。他特意就此请教佛陀。佛陀告诉他,每一滴水里确实有成千上万条人类肉眼看不见的生命,但不需要过滤。因为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有神通,只要把肉眼能看见的生命过滤掉就可以了。佛陀制定戒律的一个原则,就是不会制定普通人做不到的规定。

我们今天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滴水里有成千上万的微生物,那么,在没有显微镜的年代,迦叶尊者和释迦牟尼佛是怎么知道水里有很多微生物的呢?这充分说明,佛陀有着超越凡人感官的非凡智慧。

第二个,在显宗经典《阿难入胎经》中,释迦牟尼佛讲了两个现象:

一个现象是人的身体内有八万四千个小虫子,这些小虫子都有自己的名字。当时没有显微镜,没人知道人的身体里存在这么多的生命。在显微镜诞生之后,人们才知道身体内的寄生虫和细菌都是有生命的。

另一个现象是人类在怀胎期间,受精卵的各种分裂变异,各个阶段的形状、特征,经中描述居然与现代医学在仪器下看到的人类怀胎过程完全一样。这些内容,在密法里讲得更为清楚。

这也充分说明,佛陀具有超凡的智慧。

除了佛陀以外,过去的有些密宗成就者对未来的预言也非常准确。修行比较好或者修行境界稍微高一点的上师都有这样的智慧,更何况佛陀呢?所以,用凡夫的感官结论来否定佛陀的观点是非常幼稚的。我们要相信,人的智慧是可以升级的。升级以后,就可以发现很多凡夫感官所看不见的东西。就像科学家的显微镜可以呈现微观世界的景象一样,佛陀的超凡智慧,也可以照见前世后世与因果规律。通过学习因明,就能获得更多的证据。但一般人不需要学那么复杂,简单几个例子,就可以一窥佛陀的超然智慧与远见卓识之一斑,并触类旁通,推断出佛陀所讲之法的殊胜与真实。

相信因果,对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比如说,一个深信因果的人,一般不会去做后果极其严重的恶业,即使偶尔会因烦恼而做一些不当的事情,也懂得忏悔、改正,这样也会逐渐改善今生来世的命运,并最终走向解脱。

由于几十年前说“天不怕地不怕”,于是现在变成了什么都是很可怕的——水、食物、空气……人人都忧心忡忡,担心农残、担心污染……在餐厅吃饭,又会怀疑和害怕是不是用了地沟油、一滴香……没有一个东西可以让人放心使用,没有一种食物可以让人放心食用。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就是因为大多数人缺乏对因果的敬畏。

人需要有一定程度上的约束,法律就是用来约束人的。试想,如果没有法律,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结果可想而知。普通人没有约束是很可怕的,尤其是贪嗔痴炽盛的人,所以我们必须接受适当的约束,唯有到了佛菩萨的境界,才不需要约束。当然,法律只是一种外在的、强制的约束,还是有很多漏洞。如果用内在的约束——对因果的敬畏来规范我们的心行,则每一个人都会自觉自律,这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帮助,整个世界也会变得和谐与平安。

试想,假如一个公司里的所有员工都深信因果,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这家公司的管理、产品、企业文化会是什么样?假如一个村子里的所有人都坚信因果,那这个村会是什么样?假如整个社会的人都坚信因果,那会出现那么多的有毒食品吗?没有理由地否认因果,只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即使认为因果不存在,也应该尊重因果学说,至少这样的理念对人类的今天和未来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这是下等根机的见解,但并不意味着中等和上等根机不需要这些见解。相反,越是上等根机,越要具备下层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与自己相应的见解。

二、证悟外内一切法为现空双运、明空双运、乐空双运、觉空双运——四种双运,是中根者的正见

中等根机的正确见解,从显宗的角度而言,是了知万事万物都是虚幻、空性,如梦幻泡影;从密宗的角度而言,就是要证悟外在的物质、内在的精神等一切万法的四种双运。

现空双运。密宗四级灌顶中的第一级灌顶,叫做宝瓶灌顶。宝瓶灌顶的见解,叫做现空双运。我们所看到的现象,都是现而无实有,没有实质,如梦幻泡影一般虚幻。《慧灯之光》的“如何接受灌顶”这篇文章里,对此有具体解释。现空双运,是显宗也有的比较低层的见解。

明空双运。密宗四级灌顶中的第二级灌顶,叫做秘密灌顶。秘密灌顶的见解,是明空双运。“明”,指的是光明,也即心的本性。证悟心的本性是空性,了知内在的精神和外在的物质都是虚幻不实、如梦如幻,就是明空双运。

乐空双运。密宗四级灌顶中的第三级灌顶,叫做智慧灌顶。智慧灌顶的见解,是乐空双运。此处的“乐”,不是分别念的苦乐感受中的乐。之所以称之为“乐”,是因为如来藏光明已经远离了所有的轮回痛苦,所以叫做“乐”。

觉空双运。密宗四级灌顶中的第四级灌顶,叫做句义灌顶。句义灌顶的见解,是觉空双运。觉,即觉悟,是指明心见性的智慧。智慧本身也离不开空性,也是梦幻泡影。这属于大圆满的部分境界。

以上四个见解层层递进,后者比前者更为深入。

三、证悟所见、能见、见三者无别,是上根者的正见

所见、能见和见,叫做三轮。看、听、触等任何行为,都可以分为能见、所见和见。比如说,我们的视觉叫做能见,看到的物体叫做所见,视觉感知到物质叫做见。我们的触觉叫做能见,触碰到的物体叫做所见,触觉感知到物质叫做见。其他以此类推。能见,是我们的智慧。所见,即智慧的本性——空性。智慧证悟了空性、光明,明心见性,叫做见。事实上,最后的能见智慧、所见心性与证悟空性都融为一体。对从来没有证悟过的我们来说,这一点不好理解。唯有证悟了空性,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

前面讲的见解,都没有超越所见和能见,唯有此处,才是真正的大手印或大圆满的见解。

《胜道宝鬘论》不是讲大圆满,而是讲大手印。它的最高见解,是大手印的见解。但大手印和大圆满的很多内容并没有太大区别。以上是三种见解。

四、安住于专注所缘的等持,是下根者的正修

比如,一心专注于无常、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或空性,不掉举、不昏沉,是下等根机者的修行。也就是说,若能保持一直不散乱,没有任何杂念,虽然是很不错,但只是初学者的修行。

五、安住于现空、明空、乐空、觉空——四种双运的等持,是中根者的正修

在上述的四个双运中安住,是中等根机者的正确修行,也就是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先要证悟四双运,然后再安住于所证悟的境界中。

六、安住于所修、能修、实修三者无别、不缘的境界,是上根者的正修

比如,修菩提心时,所修是菩提心,能修是自己的意识,实修是意识去思维菩提心。此处,所修是法界空性,能修是证悟的智慧,实修是智慧和法界融为一体。事实上所修、能修与实修三者,本来就是无二无别、无缘空性的,这是大手印和大圆满的修行。

先有见解,后去修行。将修行的内容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当中,叫做行为。下面是行为的三个层次:

七、如眼珠般守护业因果,是下根者的正行

莲花生大师说得非常清楚:“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意思是说,虽然在证悟的见解中根本不存在善恶执著,像虚空一样高妙,但是在行为上、因果取舍上必须谨小慎微,必须按照世俗谛的游戏规则来行持。打坐时,应该有无上的见解。如果执著因果、善恶,修行就会受局限,导致无法证悟空性;回到现实生活中,则必须尊重因果,因为因果在虚幻的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如果行为也像见解一样没有善恶取舍,就会乱套。首先,如果自己的修行境界不高,则蔑视因果会对自己极端不利。其次,即使自己境界很高,真的不受因果的影响,那也不能为所欲为。因为其他人会不理解你的行为,并因此而毁谤佛法、佛菩萨和修行人,最后因造罪而堕地狱,这也是对众生的伤害。所以,见解与行为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虽然这里说的是下等根机者的行为,但哪怕是上等根机者,也要尊重和遵守因果规律。《入行论》智慧品中讲得很清楚:“众缘聚合已,虽幻亦当生。”虽然在见解中善恶因果是虚幻的,但在因缘和合的时候,善恶果报一定会产生。

当然,凡夫初学者不可能永远都不违背因果,而且一定会做出很多违背因果的事情,所以必须要懂得忏悔。

不仅佛教徒,因果取舍对全人类来说都非常重要。如果全世界70多亿人都对因果深信不疑,那人类社会一定会安全、健康、良性地发展。就是因为世人不信因果,才会急功近利、鼠目寸光,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不考虑长远的前途与结局,故而导致如今的人人自危、互不信任等很多问题。同时,对个人来说,如果能深信并尊重因果,则除了因前世违背因果而产生的果报以外,不会再有新的恶果降临,只会越来越安全。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颠扑不破的自然规律,不但合理,也对人类的健康发展,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大的意义。无论从学术或现实的角度来讲,我们都没有理由否定因果。尤其作为佛教徒,更应尽力取舍因果。如果有意无意,或者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因无明烦恼而做出一些违背因果的事,也一定要懂得忏悔。

八、以如梦如幻的方式行持一切法,是中根者的正行

在面对世俗的财富、权力等一切时,就像对待梦里的事物一样。在世俗谛当中,视世界如梦幻般存在。在如幻如梦中,完成六度万行,这是中等的行为。

九、不行一切,是上根者的正行

因为已经证悟了三轮体空,所以从他们的境界来讲,不会有任何行为,善恶取舍等都不存在。如果有什么存在,就是为了度化众生。比如,佛陀不可能生病,但为了让更多的人相信因果,佛陀有时也会示现生病。但在佛陀的境界中,没有好和坏的行为。没有行为,才是最高境界的行为。只要稍稍有一点点因果取舍,包括比因果取舍还高一个级别的如幻如梦的境界,都不是最高境界。最高的境界,是不取不舍。

不取不舍是不是表示很随意呢?不会,因为证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一切所谓的取舍,都是因为有执著。在如幻如梦中,抛弃如幻如梦的罪业,领取如幻如梦的善业,这还是稍微有一点点取舍的执著,还不是最高境界。所有的执著烟消云散后,取什么?舍什么?没有取舍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高境界。

真正明心见性或证悟大圆满的境界时,行为与见解就能达到一致。刚证悟时,虽然见解上证悟了空性,但因为修行还不到位,行为还跟不上见解,还有一定的距离,还会有很多的执著、烦恼。彻底证悟以后,明明见解已经没有取舍,为什么还要故意制造取舍?明明知道因果不存在,为什么一定要执著?明明知道事物不存在,为什么还要相信呢?完全没有必要。当修行完全与见解并驾齐驱时,见解、修行、行为三者彻底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如果修大圆满修得很好,上乘根机者即生就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十、我执与所有烦恼越来越减少、越来越寂静,是上、中、下三种根基者的真正暖相

此论的原文中,将标志称为“暖相”。“暖”,即热量。证悟空性的智慧就像一把火,快要证悟时,就已经靠近智慧之火,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火,却能感知到火的热量,所以称之为“暖”。“相”,即标志。

我们应当扪心自问,学佛这么多年,烦恼我执有没有减少?

当然,可能由于学佛前接触的环境比较复杂,人也比较多,所以烦恼也汹涌不断。进入佛门后,接触的朋友圈和生活等各方面相对简单了一点,因此很多烦恼自然就消失了。但除此之外,真正因为修行而控制或者消灭了烦恼的标志我们有没有?如果没有,则无论修行再长时间,念多少亿心咒,磕了多少头,烧了多少高香、头香,出了多少钱去放生、修庙,乃至有一些神通,也算不上是有什么成果。当然,这也不是白修,至少有一些功德,未来还是会产生作用。但何时起作用,就不得而知了。

学佛需要智慧,有了智慧,才能解决疑问和烦恼。我们千万不要把念了多少亿心咒、学了五部大论、听了大圆满、灌了多少顶等当成修行的成果。唯有烦恼和我执减少了,才说明修行有了成果。这是上、中、下三等根机者闻思修成就的统一标准。

第二十,真正之十法

第二十个内容,是从见解、修行、行为的角度分别讲述十项正确的法。见解、修行、行为分为上、中、下三等,共九项。最后一项,是所有见修行的成果或标志。

佛教对上、中、下三等根机的区分,有不同的侧面。这里是从是否证悟的角度来区分的:明心见性、证悟了大圆满的,就是上等根机;没有证悟大圆满、没有明心见性,尤其是初学者,就是下等根机;介于两者之间的,就是中等根机。

一、诚信业因果,是下根者的正见

佛教见解的基础,就是深信因果轮回。世界上没有一个宗教能像佛教那样将因果和轮回阐述得如此完整,所以说因果和轮回是佛教独特的见解,也是佛教徒最基础的两个见解。

没学佛之前,很多人不相信因果轮回。学佛之后,才开始接受轮回与因果的存在,但有时还是会有各种疑问。即使信了很长时间,假如没有闻思、没有修行,有时也会产生疑问:轮回到底存不存在?自己现在走的路到底是对是错?坚持学下去有没有结果?所以,我们需要在刚进入佛门时就思考:因果、轮回是否存在?如果都存在,六道在哪里?如果没有思考,这些问题也许只会在遇到争论之时才出现。假如始终没有消除疑惑,一直对因果和轮回半信半疑,就不会慎重取舍因果,也不会希求解脱轮回,等到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此生一无所获。那时再想补救,已经为时太晚。佛教的很多观念和实际行动,都建立在这两个见解的基础之上。如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则我们对佛教的基本信心就会受到动摇。基础若不牢固,其他的见解、观念和行为皆会受到影响,学佛也会失去动力。

比如,长期坚持虔诚念佛固然很好,但如果没有闻思学习,念佛的人有时也会对西方极乐世界和地狱是否存在产生疑问,却找不到解决方法,继而有可能从中退失。

对因果轮回,佛教采用了直接阐述、间接说明或者推理的方式来证明。通过闻思,就能解决这些问题。若要进一步释疑,就需要学因明。因明是专门证明因果轮回等普通人无法直接感知的隐蔽事物和现象的学科。学习因明,就能让我们对佛法的信心更加坚定。

有些人认为,佛经中的很多观点与科学发现不一致,比如对地狱、宇宙的描述等。

虽然有些佛经说地狱在地下,但也有另外的佛经非常清楚地讲过,地狱其实不在地下,这只是为方便下等根机的人理解而说的。那么地狱在哪里呢?就如同我们现在看物体,只能看到长、宽、高的三维空间。事实上,还有我们看不到的其他维度空间,不同业力的众生,看到的维度深浅是不一样的。

关于这些问题,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第七品中讲得非常清楚。比如,一张桌子,在我们看来是一个三维物体,但如果另外一种生命体也在看这张桌子,他看到的可能就不是桌子,而是另外一些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不同维度的物体,可以存在于同一位置,互不干扰、互不影响。人类感官对应的是三维空间,看到的就是桌子。其他生命看到的,是与他的感官对应的现象。

很多人对此根本不能理解,认为这是疯子的论调。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曲高和寡,是社会的普遍规律。

玻尔曾经说过,如果你在公园里,和一个陌生人坐在一条长椅上,和他慢慢地、慢慢地讲量子力学。他如果没有把你当成一个疯子而恐惧地一点点挪开自己的身体,那他一定是根本没有听懂量子力学。因为见解高于常人,所以科学和佛经在传播之初,会有同样的尴尬遭遇。

人类历史上,因感官对事物的认知有限而犯下的错误可谓层出不穷,例如众所周知的地心说。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天文学家首次提出了日心说,但当时却没人相信他,认为他是信口雌黄、胡说八道。

同样,人们一直认为,从诞生到毁灭之间,桌子、房子等物体是静止、永恒、常住不灭的。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就说一切是无常,但只有佛教徒相信细微的无常。直到二十世纪,科学家发现了原子,人们才知道世上没有静止的东西,一切都是运动的。这是人类史上又一个被科学推翻了的错误常识。

其实,对生命的理解也是如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人从诞生到死亡的过程,看不到诞生前和死亡后,所以就认为生命只是从诞生到死亡这一段,诞生前和死亡后都不存在。这都是像地心说以及物质静止论一样幼稚的错误。如今,随着支持前世今生论的证据日渐增多,很多人也慢慢开始接受轮回的观念了。

因果也是如此。无论杀盗淫妄还是积德行善,我们只能看到善恶的行为,而看不到它的业果。或者可以感受到幸福和痛苦,却看不到产生幸福和痛苦的所有因缘。因为看不见真实的因果关系,所以会否认现在的幸福或痛苦与过去有关,只承认与当下的某些因素有关。

我们的理性思维,是依赖于感官获得的信息。而我们的感官,又非常有局限,由此而得出的结论,也必定会受限。我们不能错误地把感官的结论当成真理。尽管人类曾经犯下的错误有的已经被科学推翻了,但我们却不会将这些教训,联想到因果与生命轮回上。人们始终把虚幻世界当做是真实存在的,认为可以一直在虚幻世界中生存,并认为这是真理,但实际上却是错谬的,与真理相差十万八千里。很多人不相信因果轮回的唯一理由,是“没有看到”。时至今日,大家都非常清楚:眼睛看到的很多东西并不真实,眼睛没看到的很多事物也确凿无疑是存在的。

由于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人自幼就被灌输了因果轮回是迷信的概念。但事实证明,我们的很多所谓常识,都是错误的。所以,在面对与常识相悖的某些概念时,我们不能当即否认,而应深入观察研究。只有在仔细分辨剖析之后,才能断定是真是假。

当佛教徒和非佛教徒就因果轮回是否存在进行辩论时,佛教徒会回答说,因为没有看见就否定因果轮回,是没有理由的。就像微粒的运动与宇宙中的各种波和射线我们也看不见,但并非不存在一样。

观点对立的两个人进行辩论时,即使能证明一方错了,也不能说明另一方一定是正确的,有可能两个人都错了。那么,佛教徒又如何进一步解释呢?

比如说,推翻桌子是静止的概念,证明它是运动的,不是人类长出了第二种眼睛或其他感官,而是因为显微镜的诞生。借助于更先进的新工具,就能推翻原有的错误观念,得出新的结论。同样,佛陀之所以能够发现因果轮回,是因为佛陀有超自然的深妙智慧。这种智慧能够照见生命的前段和后段,能够通达什么样的因产生什么样的果。但如何证明佛陀有这样的智慧呢?

为了证明这一点,因明讲了很多理由,此处简单地介绍几个。

第一个,在律经中规定,出家人用水时一定要过滤。因为印度天气炎热,水里有很多肉眼能看见的生物。

有一次,迦叶尊者用天眼观察水,感觉水没法喝了,因为每一滴水里,都有成千上万肉眼看不见也根本无法过滤掉的生命。他特意就此请教佛陀。佛陀告诉他,每一滴水里确实有成千上万条人类肉眼看不见的生命,但不需要过滤。因为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有神通,只要把肉眼能看见的生命过滤掉就可以了。佛陀制定戒律的一个原则,就是不会制定普通人做不到的规定。

我们今天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滴水里有成千上万的微生物,那么,在没有显微镜的年代,迦叶尊者和释迦牟尼佛是怎么知道水里有很多微生物的呢?这充分说明,佛陀有着超越凡人感官的非凡智慧。

第二个,在显宗经典《阿难入胎经》中,释迦牟尼佛讲了两个现象:

一个现象是人的身体内有八万四千个小虫子,这些小虫子都有自己的名字。当时没有显微镜,没人知道人的身体里存在这么多的生命。在显微镜诞生之后,人们才知道身体内的寄生虫和细菌都是有生命的。

另一个现象是人类在怀胎期间,受精卵的各种分裂变异,各个阶段的形状、特征,经中描述居然与现代医学在仪器下看到的人类怀胎过程完全一样。这些内容,在密法里讲得更为清楚。

这也充分说明,佛陀具有超凡的智慧。

除了佛陀以外,过去的有些密宗成就者对未来的预言也非常准确。修行比较好或者修行境界稍微高一点的上师都有这样的智慧,更何况佛陀呢?所以,用凡夫的感官结论来否定佛陀的观点是非常幼稚的。我们要相信,人的智慧是可以升级的。升级以后,就可以发现很多凡夫感官所看不见的东西。就像科学家的显微镜可以呈现微观世界的景象一样,佛陀的超凡智慧,也可以照见前世后世与因果规律。通过学习因明,就能获得更多的证据。但一般人不需要学那么复杂,简单几个例子,就可以一窥佛陀的超然智慧与远见卓识之一斑,并触类旁通,推断出佛陀所讲之法的殊胜与真实。

相信因果,对我们的生活与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比如说,一个深信因果的人,一般不会去做后果极其严重的恶业,即使偶尔会因烦恼而做一些不当的事情,也懂得忏悔、改正,这样也会逐渐改善今生来世的命运,并最终走向解脱。

由于几十年前说“天不怕地不怕”,于是现在变成了什么都是很可怕的——水、食物、空气……人人都忧心忡忡,担心农残、担心污染……在餐厅吃饭,又会怀疑和害怕是不是用了地沟油、一滴香……没有一个东西可以让人放心使用,没有一种食物可以让人放心食用。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就是因为大多数人缺乏对因果的敬畏。

人需要有一定程度上的约束,法律就是用来约束人的。试想,如果没有法律,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结果可想而知。普通人没有约束是很可怕的,尤其是贪嗔痴炽盛的人,所以我们必须接受适当的约束,唯有到了佛菩萨的境界,才不需要约束。当然,法律只是一种外在的、强制的约束,还是有很多漏洞。如果用内在的约束——对因果的敬畏来规范我们的心行,则每一个人都会自觉自律,这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大帮助,整个世界也会变得和谐与平安。

试想,假如一个公司里的所有员工都深信因果,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那这家公司的管理、产品、企业文化会是什么样?假如一个村子里的所有人都坚信因果,那这个村会是什么样?假如整个社会的人都坚信因果,那会出现那么多的有毒食品吗?没有理由地否认因果,只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即使认为因果不存在,也应该尊重因果学说,至少这样的理念对人类的今天和未来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这是下等根机的见解,但并不意味着中等和上等根机不需要这些见解。相反,越是上等根机,越要具备下层的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与自己相应的见解。

二、证悟外内一切法为现空双运、明空双运、乐空双运、觉空双运——四种双运,是中根者的正见

中等根机的正确见解,从显宗的角度而言,是了知万事万物都是虚幻、空性,如梦幻泡影;从密宗的角度而言,就是要证悟外在的物质、内在的精神等一切万法的四种双运。

现空双运。密宗四级灌顶中的第一级灌顶,叫做宝瓶灌顶。宝瓶灌顶的见解,叫做现空双运。我们所看到的现象,都是现而无实有,没有实质,如梦幻泡影一般虚幻。《慧灯之光》的“如何接受灌顶”这篇文章里,对此有具体解释。现空双运,是显宗也有的比较低层的见解。

明空双运。密宗四级灌顶中的第二级灌顶,叫做秘密灌顶。秘密灌顶的见解,是明空双运。“明”,指的是光明,也即心的本性。证悟心的本性是空性,了知内在的精神和外在的物质都是虚幻不实、如梦如幻,就是明空双运。

乐空双运。密宗四级灌顶中的第三级灌顶,叫做智慧灌顶。智慧灌顶的见解,是乐空双运。此处的“乐”,不是分别念的苦乐感受中的乐。之所以称之为“乐”,是因为如来藏光明已经远离了所有的轮回痛苦,所以叫做“乐”。

觉空双运。密宗四级灌顶中的第四级灌顶,叫做句义灌顶。句义灌顶的见解,是觉空双运。觉,即觉悟,是指明心见性的智慧。智慧本身也离不开空性,也是梦幻泡影。这属于大圆满的部分境界。

以上四个见解层层递进,后者比前者更为深入。

三、证悟所见、能见、见三者无别,是上根者的正见

所见、能见和见,叫做三轮。看、听、触等任何行为,都可以分为能见、所见和见。比如说,我们的视觉叫做能见,看到的物体叫做所见,视觉感知到物质叫做见。我们的触觉叫做能见,触碰到的物体叫做所见,触觉感知到物质叫做见。其他以此类推。能见,是我们的智慧。所见,即智慧的本性——空性。智慧证悟了空性、光明,明心见性,叫做见。事实上,最后的能见智慧、所见心性与证悟空性都融为一体。对从来没有证悟过的我们来说,这一点不好理解。唯有证悟了空性,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

前面讲的见解,都没有超越所见和能见,唯有此处,才是真正的大手印或大圆满的见解。

《胜道宝鬘论》不是讲大圆满,而是讲大手印。它的最高见解,是大手印的见解。但大手印和大圆满的很多内容并没有太大区别。以上是三种见解。

四、安住于专注所缘的等持,是下根者的正修

比如,一心专注于无常、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或空性,不掉举、不昏沉,是下等根机者的修行。也就是说,若能保持一直不散乱,没有任何杂念,虽然是很不错,但只是初学者的修行。

五、安住于现空、明空、乐空、觉空——四种双运的等持,是中根者的正修

在上述的四个双运中安住,是中等根机者的正确修行,也就是修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先要证悟四双运,然后再安住于所证悟的境界中。

六、安住于所修、能修、实修三者无别、不缘的境界,是上根者的正修

比如,修菩提心时,所修是菩提心,能修是自己的意识,实修是意识去思维菩提心。此处,所修是法界空性,能修是证悟的智慧,实修是智慧和法界融为一体。事实上所修、能修与实修三者,本来就是无二无别、无缘空性的,这是大手印和大圆满的修行。

先有见解,后去修行。将修行的内容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当中,叫做行为。下面是行为的三个层次:

七、如眼珠般守护业因果,是下根者的正行

莲花生大师说得非常清楚:“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意思是说,虽然在证悟的见解中根本不存在善恶执著,像虚空一样高妙,但是在行为上、因果取舍上必须谨小慎微,必须按照世俗谛的游戏规则来行持。打坐时,应该有无上的见解。如果执著因果、善恶,修行就会受局限,导致无法证悟空性;回到现实生活中,则必须尊重因果,因为因果在虚幻的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如果行为也像见解一样没有善恶取舍,就会乱套。首先,如果自己的修行境界不高,则蔑视因果会对自己极端不利。其次,即使自己境界很高,真的不受因果的影响,那也不能为所欲为。因为其他人会不理解你的行为,并因此而毁谤佛法、佛菩萨和修行人,最后因造罪而堕地狱,这也是对众生的伤害。所以,见解与行为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虽然这里说的是下等根机者的行为,但哪怕是上等根机者,也要尊重和遵守因果规律。《入行论》智慧品中讲得很清楚:“众缘聚合已,虽幻亦当生。”虽然在见解中善恶因果是虚幻的,但在因缘和合的时候,善恶果报一定会产生。

当然,凡夫初学者不可能永远都不违背因果,而且一定会做出很多违背因果的事情,所以必须要懂得忏悔。

不仅佛教徒,因果取舍对全人类来说都非常重要。如果全世界70多亿人都对因果深信不疑,那人类社会一定会安全、健康、良性地发展。就是因为世人不信因果,才会急功近利、鼠目寸光,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不考虑长远的前途与结局,故而导致如今的人人自危、互不信任等很多问题。同时,对个人来说,如果能深信并尊重因果,则除了因前世违背因果而产生的果报以外,不会再有新的恶果降临,只会越来越安全。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颠扑不破的自然规律,不但合理,也对人类的健康发展,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大的意义。无论从学术或现实的角度来讲,我们都没有理由否定因果。尤其作为佛教徒,更应尽力取舍因果。如果有意无意,或者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因无明烦恼而做出一些违背因果的事,也一定要懂得忏悔。

八、以如梦如幻的方式行持一切法,是中根者的正行

在面对世俗的财富、权力等一切时,就像对待梦里的事物一样。在世俗谛当中,视世界如梦幻般存在。在如幻如梦中,完成六度万行,这是中等的行为。

九、不行一切,是上根者的正行

因为已经证悟了三轮体空,所以从他们的境界来讲,不会有任何行为,善恶取舍等都不存在。如果有什么存在,就是为了度化众生。比如,佛陀不可能生病,但为了让更多的人相信因果,佛陀有时也会示现生病。但在佛陀的境界中,没有好和坏的行为。没有行为,才是最高境界的行为。只要稍稍有一点点因果取舍,包括比因果取舍还高一个级别的如幻如梦的境界,都不是最高境界。最高的境界,是不取不舍。

不取不舍是不是表示很随意呢?不会,因为证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一切所谓的取舍,都是因为有执著。在如幻如梦中,抛弃如幻如梦的罪业,领取如幻如梦的善业,这还是稍微有一点点取舍的执著,还不是最高境界。所有的执著烟消云散后,取什么?舍什么?没有取舍的境界,才是真正的高境界。

真正明心见性或证悟大圆满的境界时,行为与见解就能达到一致。刚证悟时,虽然见解上证悟了空性,但因为修行还不到位,行为还跟不上见解,还有一定的距离,还会有很多的执著、烦恼。彻底证悟以后,明明见解已经没有取舍,为什么还要故意制造取舍?明明知道因果不存在,为什么一定要执著?明明知道事物不存在,为什么还要相信呢?完全没有必要。当修行完全与见解并驾齐驱时,见解、修行、行为三者彻底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如果修大圆满修得很好,上乘根机者即生就可以达到这种境界。

十、我执与所有烦恼越来越减少、越来越寂静,是上、中、下三种根基者的真正暖相

此论的原文中,将标志称为“暖相”。“暖”,即热量。证悟空性的智慧就像一把火,快要证悟时,就已经靠近智慧之火,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火,却能感知到火的热量,所以称之为“暖”。“相”,即标志。

我们应当扪心自问,学佛这么多年,烦恼我执有没有减少?

当然,可能由于学佛前接触的环境比较复杂,人也比较多,所以烦恼也汹涌不断。进入佛门后,接触的朋友圈和生活等各方面相对简单了一点,因此很多烦恼自然就消失了。但除此之外,真正因为修行而控制或者消灭了烦恼的标志我们有没有?如果没有,则无论修行再长时间,念多少亿心咒,磕了多少头,烧了多少高香、头香,出了多少钱去放生、修庙,乃至有一些神通,也算不上是有什么成果。当然,这也不是白修,至少有一些功德,未来还是会产生作用。但何时起作用,就不得而知了。

学佛需要智慧,有了智慧,才能解决疑问和烦恼。我们千万不要把念了多少亿心咒、学了五部大论、听了大圆满、灌了多少顶等当成修行的成果。唯有烦恼和我执减少了,才说明修行有了成果。这是上、中、下三等根机者闻思修成就的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