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19.06.06

如果在听到空性无我法门之际,没有任何反应,目光呆滞、麻木不仁,没有表现出任何信心或反感,对这种人能不能宣讲空性呢?关于这一点,宗喀巴大师在《入中论释》当中说,虽然没有神通的人,无法了解听众的根机,也不容易把握好是否宣讲空性的尺度;但诸如善知识说什么就做什么,对上师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的人,即使没有前面所说的那些反应,也有资格听闻空性法门。 为什么呢?因为,虽然这种人的智慧善根尚未成熟,但他们对善知识的教言是深信不疑的;在他们的心里,善知识说了算,佛菩萨说了算,在上师与佛菩萨的教言当中,绝不可能有什么错误,即使他们暂时没有理解空性,但也能接受空性。所以,像这样的人也可以为其宣讲空性。

2019.06.05

世俗人往往认为,梦境当中的现象,就是假有的;白天所感知的现象,就是真有的。如果我们把外界的一切,都当成实际存在的、真有而不是假有的东西,这种真有的观念就叫做“我”。中观里面讲得很清楚,一个独立不变,并不依赖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东西,就称为“我”。

2019.06.04

我们不能说,因为我要上班,要发展我的事业,所以不能修行。虽然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要求所有的修行人都要出家,但在兼顾工作的同时,也必须挪出一定的时间来修行。如何平衡工作与修行的关系,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安排。 如果今天以没有时间为由而不修行,明天也以没有时间为由而不修行,我们就永远没有时间修行。本来在家人就很难彻底地脱离生活、脱离家庭,假如一再推迟修行计划,等到七老八十的时候,即便是有了这样的空闲,但那时人的精力与体力都即将枯竭了,纵然想修行,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哪怕修了,也不一定会修出什么结果。所以,我们不能往后拖延,不能等到那个时候,而是现在就要修。

2019.06.03

任何事物都有两种本性,譬如说水,在世俗谛当中,它的本性不是固体、气体,而是液体;在胜义谛中,它的本性就是空性、光明。同样,我们的心也有两个层面的本性,最深层次的本性,是光明、空性;世俗谛中,它的本性就是阿赖耶与阿赖耶识。 阿赖耶与阿赖耶识,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比较明亮的部分,叫做阿赖耶识;没有念头的部分,叫做阿赖耶。 所有人的精神,都是明亮、透明的。当然,此处所说的透明,不是类似于玻璃的透明,而是每个人自己心里清清楚楚感觉到痛苦、快乐等感受,因为它不像无生物那么毫无觉知,所以也叫做明亮,实际上就是阿赖耶识。

2019.06.02

变苦是指现在虽不觉痛苦,但乐不久长,终要变化,当不再拥有以前那些所谓的快乐时,会倍觉痛苦。 打个比方来说,若一个经常干活的人出外劳动,因为习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痛苦,但若让一位养尊处优的人去做同样的事,他就会感到劳累异常。类似的,欲界天人活着时虽无太明显的痛苦,但终有一天他会现出五种衰相,种种美好的享受和眷属都离他而去,剩下的只有死亡和堕落之苦,此时他内心所受的痛苦折磨已超过了地狱众生。这些就是由变而生的苦。当前的快乐,如思想不受任何折磨、生活没有什么困难、一切顺利等,都是临时的、短暂的、无法自主的,它一定会变,没有恒常稳定之性。

2019.06.01

书里也讲了,每天起床、晚上睡觉、走路、吃饭的时候,都要观察无常。以前的那些高僧大德吃完饭后就把碗倒扣在地上,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意味着——我这顿饭吃了以后,下一顿饭就不一定还能吃到,所以这样放碗。这说明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修无常,把无常的修法用到日常生活里,所以人家修得那么好。因为动力很强,即使没人督促,他们都会去修。若没有这样的动力,希望你修、求你修,你也不会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