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4.11.30

大乘佛教的慈悲心,完全不考虑回报,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付出。慈悲心和菩提心,是大乘佛教的精华、基础和核心。

2024.11.29

上师三宝就像发电厂,我们就像录音机、摄像机、洗衣机、微波炉等电器。连接发电厂和电器的,是输电线。没有电线传输电力,电器不会转动、不会工作。此处的电线,是指我们的信心。如果长期依止上师,却没有得到上师的功德与加持,我们不能抱怨,那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信心的电线。没有信心,是修行人最大的问题。

2024.11.28

轮回当中肯定有幸运也有不幸,有幸福也有悲惨,所以佛陀会用痛苦来描述轮回。因为痛苦,我们才会追求解脱。如果不认为轮回是痛苦的,我们就不会有追求解脱的想法。

2024.11.27

我们都非常幸运,因为有暇满人身,有机会听闻佛法,有机会修行,有机会走上解脱的道路,有机会追求佛陀的果位与智慧,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不要因为生活中的一点不顺利,就把鸡毛蒜皮的事情无限放大,并为其左右摆布,弄得自己焦躁不安,最后失眠、抑郁、绝望至极,甚至走上极端的路,这都是没有必要的自寻烦恼。

2024.11.26

我们最缺少的,就是对生命深层次的理解,对生活、对世界本质的认识。

2024.11.25

仅仅闻思,的确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如果再加上修,则所有精神上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为什么闻思也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因为所有的工作和生活,都处于生命的最表层。比如,我们认为,自己从出生到死亡之间,都是常住不灭的。当我们学了无常,尤其是学了细微无常以后,就能知道,从出生到死亡之间,不是恒常的一个人,而是变化无常、随生随灭的无数人。

2024.11.24

懂得理论而不修行,则无论理论知识懂得再多,都不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烦恼,而且在临终的时候,也不能轻松应对,所以还是要修。 《胜道宝鬘论》中多次提到不修行的弊病,可见其问题的严重性。当然,如果既不修行,也不闻思,那就更严重了。

2024.11.23

在进入佛门以后,首先必须闻思,否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正面、负面,如法、不如法。要知道,仅仅打坐或念一句佛号是不够的,也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通过闻思所生的智慧,就可以纠正我们的邪见、恶念和陋习。

2024.11.22

为了让亲朋好友不伤心、不生气,或者为了顾及情面,让他们欢喜,就必须付出持续且高昂的代价。而这些努力最终却毫无用处,自己走的时候,还是只能一个人踽踽独行,没有人可以陪伴,没有人可以帮助。

2024.11.21

就像《入行论》“禅定品”中所说:“刹那成密友,须臾复结仇,喜处亦生嗔,凡夫难取悦。”我们自己的心态,大家都非常了解。哪怕经常帮助一个人,但假如有一天自己稍微做得差一点,对方立即会心生不满,似乎之前所有的心血都付诸东流。而一直帮下去,对方的要求又会越来越高,胃口越来越大。所以,一个凡夫让另一个凡夫满足、喜悦,是相当高难度的事情。

2024.11.20

有些人的钱已经多到自己和家人几辈子都用不尽了,却仍然对财产贪得无厌、吝啬无比。舍不得捐,舍不得做慈善,甚至对自己都抠门小气到无以复加。他们意识不到的是,当自己即将结束这一次人生旅程的时候,钱财都是没有用的。

2024.11.19

我们可以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总结一下:今天我做了哪些成就奉献别人,做了哪些失败必须自己接受的事情,然后打上记号。刚开始的时候,就像以前的上师们一样,可能每天都是空白。逐渐地,就有一两件、三四件。经过慢慢训练,数量越来越多,难度系数越来越大,最后再难的事情,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