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2.04.18

“变苦”,就是我们尚未感觉到,而由佛陀特意提醒告知我们的痛苦,也即世俗人心目中的所谓“快乐”。这些快乐并不是永恒的,总有结束的一天;当这些快乐结束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惆怅、颓丧,甚至苦闷至极而不可自拔。比如说,当孝顺的儿女跟父母在一起的时候,会觉得很幸福、很温暖、很安全,所以希望能与父母永不分离;但这种团聚却不会维持到永远,总有一天,年老的父母会相继离世。在父母弥留之际,父母儿女都会承受痛彻心扉的分离之苦。为什么此时会感到痛苦呢?这就是以往的幸福感所带来的后遗症。正是因为有了往日的幸福,才会感受到后来的痛苦;如果之前没有相聚的幸福,大家平平淡淡,甚至形同陌路,其后也就不会有痛苦。也就是说,这些痛苦的源泉,就是先前的所谓“幸福”。如果用长远的目光去审视这些所谓的幸福,不但不是什么幸福,反而成了...

2022.04.17

最终了义的境界是空性和光明。值得我们花一生的精力去追求的,也是空性和光明的境界。 光明空性在哪里?在我们自己的心里。只要我们往里去寻找、追求,就能怔悟空性光明的心的本性。

2022.04.16

很多人都认为皈依了就要吃素。确实,吃素在大乘佛教里非常非常重要,但也不能把吃素和学佛等同起来。并不是说你不吃素就不能学佛了,其实也没有那么严格。如果能够吃素的话,那是最好的选择,实在不能吃素就选择吃三净肉。“三净肉”就是超市出售的肉,市场上出售的肉,不是专门为了我一个人宰杀的肉类。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这样的肉叫作“三净肉”。吃“三净肉”,然后学佛就可以了。如果因为不能吃素就不学佛的话,确实是有点不划算。所以没有那么严重,你可以学佛,吃素暂时不行的话,可以吃三净肉,只要别去吃活的就可以了。

2022.04.15

《赞法界颂》是龙树菩萨将整个第三转法轮关于如来藏的经典加以浓缩,而形成的一部短小精悍的论典。其主要内容是讲心的本性——如来藏。

2022.04.14

很多佛经中提到过“四依法”,所谓“依”,即可靠、相信的意思。它告诉我们,在众多佛经中,我们可以相信什么、依靠什么。 对每个修行人来说,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修行方面,四依法的四个标准,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时常会发现,佛陀第一转法轮、第二转法轮与第三转法轮的佛经内容有所不同,甚至有表面上看似矛盾、冲突的地方。该怎样去理解,如何辨别佛经的终极思想和暂时的方便说法,如何取舍了义和不了义佛经,这就是四依法所要诠释的内容。

2022.04.13

学佛之后去赚更多的钱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你花太多的时间去工作赚钱的话,基本上就没有学习和修行的时间了,如果是这样,那你还是要考虑一下。如果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赚钱是没有问题的。这个最终还是要看时间的分配,你要把握好,这样就没问题了。

2022.04.12

首先,为了使菩提心增上,就要修持皈依的修法。其次,如果罪业深重,就无法生起菩提心,为了顺利地生起菩提心,就要遣除罪业。遣除罪业最好的修法,就是金刚萨埵的修法,所以要观修金刚萨埵的修法。再次,要生起菩提心,就需要相应的资粮,如果不积累资粮,菩提心也修不起来。供修曼荼罗的修法,是最殊胜的积累资粮的方法;为了更圆满地修好菩提心,就要修持供曼荼罗的修法。由此可见,皈依、金刚萨埵以及供曼荼罗等等一系列的修法,都是以生起菩提心为基点来进行修持的。

2022.04.11

阿底峡尊者曾说过:如果产生痛苦等一百个念头,进行一百次寻找(观察),会发现一百次不可得(空性)。不可得即法界。阿哇杜德上师说:念头本体即法界,越多越好,念头是好的提醒,无利无害不可得,皆是本性的现象。 产生念头的时候,要看它的本性,让它自解脱,这就是法身光明。再生起其它念头的时候,再去看新念头的本性。在看到念头本性的时候,它就会融入法界。念头越多越好,可以提醒修者现见法界。念头本身无利无害,有一百个念头,就能瞥见一百个佛的法身光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对证悟者来说,念头越多越好,因为在每个念头生起的瞬间,就能感觉到空性。念头越多,也意味着空性感觉越多,这样不是更好吗?当然,对没有证悟的人而言,不能说念头越多越好。所以,以普通人的看法去衡量修行人的境界,是容易发生偏差的。

2022.04.10

所谓资粮道,就是对中观、光明只有一些文字上的了解,还没有任何切身体会的阶段。当对空性光明有一点体会、证悟的时候,就叫做加行道。《现观庄严论》当中讲过,在登地之前的加行道还需要文字般若。证悟一地以后,文字般若就可以彻底抛弃,如同过河弃船一样。

2022.04.09

刚刚进入佛门的人一开始即使真正地学佛,有学习、有修行,但毕竟才刚刚开始,还在努力,境界都不是很高。因此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不一定控制得住自己的烦恼。所以我觉得,佛教团体里有各种各样的人,这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但是按理来讲,学佛学了一段时间后还是没有任何变化的话,那可能要思考学佛的方法是不是有问题,因为学了一段时间以后应该是有变化的。

2022.04.08

只有在证悟空性之后,才能够解决最后的问题。所谓最后的问题,既不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也不是为了挣更多的钱,就是要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要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不但自己获得解脱,而且要回头去度化更多的众生,让更多的人了脱生死、获得解脱。这就是我们修行的最终目标。

2022.04.07

在大乘佛教里面,有两种不同的二谛。第一种是自空中观当中讲的显空二谛。认为空性才是唯一的胜义谛,除了空性以外,所有清净与不清净的现象,都叫做世俗谛。自空中观的见解不仅非常有用,而且也有佛经的根据。 第二种二谛,叫做实象二谛。实象也即哲学与中观里面都提到过的实在和现象。实在即真理、本性,是真实存在的东西。现象在中观里是由无明创造出来的一种显现,脱离了实相且原本不存在。人我和法我都属此列。 实象二谛什么时候需要呢?在讲第三转法轮以及讲密法的时候需要。 区分两种二谛非常重要。比如说,在讲龙树菩萨的《中论》等自空中观论典的时候,如果一提到胜义谛当中存在任何东西,就会与法无我的见解相对立,所以不能承认任何胜义谛中存在的东西。 但在实象二谛的胜义谛当中,却允许有东西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