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

上师教言
2023.12.07

无论是主张只实修不学习的实修派,还是只学习不实修的学院派,都是偏颇、片面的。闻思最终都要实修,修了才能够证悟,证悟了才能够断除烦恼,断除了烦恼才能够解脱。但修行的前提和基础,就是闻思。没有闻思,就不知道修什么,如何修。

2023.12.06

依止善知识的方法,在《华严经》、华智仁波切的《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讲得很清楚。简而言之,真正最殊胜且至高无上的依止善知识的方法,就是听善知识的指导,努力闻思修行。最优秀的弟子,会努力完成上师安排的闻思修行的功课,绝不讨价还价,绝不违背教言。

2023.12.05

虽然学佛要靠自己的努力,但如何努力,往哪个方向努力,却需要善知识的引导和教诲。如果没有人指路,我们就会误入歧途甚至南辕北辙,那样即使耗尽毕生精力,也不会到达目的地。标准、具德的上师善知识,会给我们指一条正确无误的路。接下来的事情,就看自己的努力了。方向正确了,走一步,就会近一步。所有的付出,都不会白费。

2023.12.04

每个人来到世上的时候,都是两手空空、从零开始,学习、创业、工作、结婚、生子……最后短短的几十年过去以后,又赤手空拳地离去,一切又回归到零点。在从零到零的这一圈中,经历了无数坎坷,承受了无数压力,感受了无数痛苦,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2023.12.03

佛教认为,烦恼有两种:一种是因为有贪嗔痴慢疑的种子,然后从内心深处产生的烦恼。这些烦恼不需要外缘,哪怕住在安静的地方,这些烦恼还是会冒出来。仅仅是出家,不能解决此类烦恼,只有修行,才能将其断除。但更多的烦恼,来源于外在的因素——因为名声、财产、工作而招致的压力、竞争、嫉妒、攀比、虚荣等,这在生活当中都很难免,只要身处人群,就会源源不断地产生烦恼。此时若能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放下世俗的牵绊,投入到闻思修行当中,这些以外缘而产生的烦恼自然而然会烟消云散。

2023.12.02

当我们在做“利益众生的事情”时,要时时刻刻追问自己:我是不是真正在利益众生?有没有自私自利的成分?如果自己的某种利益被取消了,我还会去做这件事情吗?如果答案问心无愧,那就义无反顾地去做。

2023.12.01

觉受和证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修空性的时候,会对空性有一点点认识和体会。这不是逻辑的推理,也不是知识,而是一种亲身的感受。很多人在稍稍有一点修行感受的时候,会认为自己证悟了,其实不一定。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在五道十地中,只有一地到十地,才是证悟的阶段;一地以下的所有境界,都不是证悟,而叫做觉受。

2023.11.30

所有的闻思修行,都要变成世间八法的对治力。如果自己的学修不但没有成为世间八法的对治力,反而增长了世间八法,那我们的路一定走错了。哪怕身边没有人随时提醒,我们也要保持自知之明、觉察之力。无论修行还是学习,都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2023.11.29

想彻底断除世间八法,可能要到一地以后。在没有证得一地之前,我们都有世间八法,但我们可以把世间八法的程度降低,使它不至于影响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与闻思修行。

2023.11.28

如果不修空性智慧,纵然有出离心、世俗菩提心与信心,所有的闻思修行、烧香拜佛、积累功德,都将沦落于世俗红尘,变成轮回之因,而非解脱之缘,因此一定要修空性智慧。

2023.11.27

就像从苗圃里买的幼苗,必须马上栽培,它才能茁壮成长,而不会中途夭折,我们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因为没有接触过佛法,所有学到的,都是全新的观念,所以会感触很深,但所有的兴奋、激动,都是靠不住的。若是听完了却没有修,这种感受不会持续很久,而会慢慢消失。要想让它一直存留,就要去培养。

2023.11.26

听了无常,若对自己触动很大,就要立即去修无常。修了以后,这种感受就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当感受越来越强,越来越好时,我们就走上了解脱道。慈悲心也是一样,一听到知母、念恩、报恩,就非常认同,激动万分,此时立即要去修,去培养这种感受。这样感受就会越来越强,也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而不会消失,并会越来越稳固。这都是过去的修行人亲身总结出的经验,这实际上也是一个窍诀。